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国重器 科技奇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2-09 09:10

  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贵州单元展示的“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贵州单元,许多青少年观众在“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前驻足。聆听来自亿万光年之外脉冲星的声音,他们既好奇又倍感自豪。

  “中国天眼”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更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奇迹。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星空的追求。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为了这一试,南仁东付出了22年的心血。从1994年起,一根竹杖、几粒救心丸、无数双磨破的胶鞋,南仁东带领团队走进了贵州的崇山峻岭。他们徒步实地勘测了上百个喀斯特洼地,光选址和前期论证就花了13年时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区,虫蛇出没,泥泞湿滑,队员生病受伤常有发生,有的险些跌下深谷,幸亏被树木挂住。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为FAST找到了“家”。

  “为了建设好FAST,身为天文学家的他把自己练成通才,拿起电焊能焊得有模有样,给机械专家提问题也总在点子上。”FAST工程副经理、办公室主任张蜀新回忆起南仁东为“天眼”倾尽心血。

  2016年9月25日,在FAST主体结构落成仪式上,癌症晚期、说话已经非常吃力的南仁东动情地说:“这个东西(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就对不起国家和贵州人民,我宁愿把这个庆典叫起点,是每个FAST人新的万里长征的起点!”仅仅一年后,这位淡泊朴素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永远告别了深爱的天文事业。

  “这家人就是大窝凼下面的住户。”FAST系统总工程师聂跃平指着一张1996年的老照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下洼地,当得知我们是北京来的科学家时,主人马上喊儿子去抓鸡。那时穷啊,抓了半天才抓到两只。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在FAST建设中,我们跟贵州当地百姓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对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灵敏度超过德国100米口径望远镜10倍以上,综合性能比美国“阿雷西博”提高10倍,世界最大的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中国天眼”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和59项发明专利。负责设计和研制FAST反射面单元及馈源舱的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认为,“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水平。

  如今,FAST所在的平塘县,一座天文小镇拔地而起,拥有博物馆、科普馆和星级酒店,带动了整个黔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中国天眼”的建成而实现了。(记者 吕慎 陈冠合)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