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创业新青年 农业强国新力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农业创业新青年 农业强国新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1-03 05:11

  【观察者】

  作者:马蒙(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近年来,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活跃着一大批以青年为主体的农业创业者,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新农人”。

  他们有的用玉米芯种出蘑菇,通过直播或短视频传授农业技术;有的用电商带货销售老区特产,将家乡的果苗卖到了国外;有的摸索生态农业模式,种出了不使用农药激素、保持本真味道的安全蔬菜水果;有的看到家乡土地撂荒严重,毅然返乡承包土地,在荒田上闯出新型农业之路,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有的研发和推广农业“黑科技”,让农业大户、合作社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机器人等农机新产品……

  这些青年有着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不同身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生活美好而不忘艰苦创业、岁月静好而不失努力奋斗”的青春风貌。他们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很多人放弃了一线城市的工作职位,有的从服装设计师变成了果农,从互联网白领变成了核桃种植能手,生动诠释着现代农业舞台的大有可为。尽管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却乐在其中,不曾放弃。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踏实肯干、勤奋好学、始终怀揣农业创业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

  农业创业青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政府创业政策的激励,农业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使农业成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的新蓝海,广大青年在农业领域里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新时代的农业没有辜负青年的理想抱负,青年创业者也没有辜负时代。在我国一些地方,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相对薄弱,种田的大多是年纪大、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而现代农业生态化、智慧化、信息化、机械化、电商化趋势强劲,需要新技术、新经验。高学历、多技能的青年抓住创业机遇,无疑成了领飞的“头雁”。他们利用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销售方式,让历史悠久的农业不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让其承载了更多想象,使这一传统产业在近年来焕发着新的生机。受过高等教育和有过城镇就业经历的青年创业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将经验、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带回农村投入农业生产,加快了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快速应用和广泛普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为绿色生态农业打开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他们认识到,只有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融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创业成功后,不忘创业初衷,将技术和经验推介给村民,履行着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诺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农业创业大军。我们也应该看到,青年人进行农业创业还存在一定的主观顾虑与客观阻碍,需要更多人共同关注。我们热切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降低创业者踏出“第一步”的成本与门槛;社会各界能积极统筹构建青年农业创业新生态,让青年能安心长期留在农村创业发展;高校思政课能更加重视引导青年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农村地区创业;中小学课堂能多一些养殖、种植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我们盼望着农业创业青年继续创造佳绩,也盼望着有志于未来进行农业创业的青年保持健康的创业心态,科学审视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增强自身投入农业创业的本领,以青春之我,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