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线性城市:未来城市的科技新探索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线性城市:未来城市的科技新探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1-05 03:21

  作者:李正东(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宁波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探索也日渐深入,无论是工业城市、海上城市,还是立体城市、穿梭城市,都体现了人们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问题的憧憬。线性城市是众多城市发展范式之中的一个全新案例。它是将传统平铺的城市在一个垂直空间内进行重构,并利用数字化管理、可再生能源、生态城市和新型交通系统构建新的城市设计模式。线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将人类放在首位,希望能解决当今人类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将呈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1.什么是线性城市

  位于红海沿岸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尼尤姆是线性城市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空间结构看,线性城市接近于位于海岸线上的一条笔直玻璃幕墙。它只有200米宽,却有170公里长,500米高,相当于150层高度的建筑物。整座线性城市将容纳900万居民,而仅占地34平方公里。与世界其他相同人口规模的城市相比,线性城市的占地面积要少得多。

  可以说,线性城市采用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垂直分层城市功能”,使公共交通和居民可以在三个维度(向上、向下或水平)无缝进行空间移动,这也被称为“零重力”城市主义的概念。与传统城市的最大区别是,线性城市没有道路,不需要汽车,也不存在任何碳排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完全依赖于高速铁路,并使用可再生能源。居民步行5分钟范围内可使用城市内所有交通设施,通过高速铁路在20分钟内到达市内任何地点。同时,线性城市不仅仅是高层建筑的“联合体”,它将公园、步行区、学校、家庭和工作场所进行模块化分区,以便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在环境方面,线性城市将建立微气候循环系统,以实现阳光和空气进出城市的最佳平衡。线性城市将自然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设计,将大大提升居民生活、工作和休闲的舒适度。线性城市将致力于解决当今城市生活中人类面临的种种挑战,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低效运转、城市扩张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它将创造城市、人与自然三者平衡发展的新城市形态,也将重新定义人类城市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线性城市将成为全球首个以移动性为核心的城市。立体模块化的城市构成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出行效率。打个比方,你在“模块20”生活或工作,现在需要去观看“模块33”的足球比赛,你不必下到底层穿过街道,再上到体育场某一楼层,而可以直接穿过模块到达体育场。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线性城市将建构一个分层的交通系统,它的好处在于一切交通工具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交通工具就像水流一样上升、下降或是横向穿过某个区域,而不会像蜘蛛网一样分散展开。市民也均在一条水平线或一条垂线上移动,尽可能使人高效、快速到达相邻的所有区域。例如,高速铁路网络仅通过四个站点就可以将国际机场与沿海港湾连接起来。此外,这座线性城市将建造四个不同高度的水平运输走廊,或是吊舱、轻轨甚至水平电梯。大幅缩短的通勤路程,将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陪伴家人或与朋友外出,人们也不再需要支付汽车保险和油费。

  2.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线性城市将成为全球首个完全由可再生能源运营的城市,即零碳排放城市。其能源将百分之百来自风能、太阳能、绿色氢能和其他未来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能源可彻底避免城市的热岛效应。线性城市将在沙漠地区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微气候系统。这一系统就是在线性城市的玻璃幕墙上构筑可旋转的人工叶片,根据日照角度的变化调节叶片朝向,改变气流和光线进入空间的方式,进而缓解热量积累。与此同时,叶片将成为线性城市与周围沙漠环境之间的缓冲层,使城市不会受到风暴所带来的沙漠灰尘影响。而线性城市的顶部将设计成开放式,以便城市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得益于线性城市零碳排放的能源循环模式,它不会像其他大城市那样存在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甚至是夜间的光污染等问题,而是通过城市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污染。

  线性城市还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城市管理。大数据系统将为人们计算出最有效的可达路径,并给出最优方案。线性城市将构建包括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空间运行等相关城市信息,以云数据加载的方式为城市运转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未来城市数字化的管理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线性城市还将构建空间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协调和整合地理空间的数据,实现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应用。可以预见的是,线性城市将通过这一技术进行未来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支撑未来城市的数据分析,可行性方案的论证与优化。这种城市管理的解决方案或将彻底改变传统大城市粗放式的治理模式,实现更加有效且资源节约的管理方式。

  3.改变市民对城市视觉空间的认知

  还要强调的是,线性城市的所有公共空间均对大众开放。如果你想从住所到一家餐厅,必然会经过一段公共空间,而这段空间并不是一条狭窄黑暗的通道,而是集合了相邻区域的公共空间:它可能是一片绿地、公园,也可能是大学的校园。当你穿过大学时,所有实验室都装设玻璃墙面,你可以看到学生在做实验,也可能看到机器人在工作。

  线性城市在城市治理上也将颠覆传统。以近代城市化最早的伦敦为例,从伦敦周边地区输送到伦敦市区的水,25%是通过人们看不到的管道泄漏流失的,世界上每个城市都面临着类似城市基础建设老化的挑战。但是,在线性城市的透明垂直空间中,城市管理部门将很快看到水资源是否存在泄漏,并进行及时修复,从而有效减少城市公共资源的流失。

  线性城市将为居民提供最大化的透明度。公共领域不仅仅是从家到目的地之间的道路,它将成为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认知和感受,从视觉系统上重塑城市居民对于未来城市生活的视觉空间体验,进一步影响他们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线性城市将提供一种更加平等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收入水平高低,无论你是谁,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共设施。在对未来社区构建过程中,物流系统的智能规划以及模块化管理将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日常便利服务。低碳化的城市运营模式,也使人们的生活更亲近自然,线性城市的绿地覆盖率预计将接近95%,这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两分钟内即可进入一片绿色公园。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