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创惠及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1-16 09:44

  试运行中的雅万高铁。新华社发

  中国是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SKA)项目的发起者、倡导者、研制者,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图为位于南非北开普省卡那封的(SKA)项目现场。

  中国天宫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基础设施,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图为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宫“胜利会师”后留影。新华社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不断为全人类赋能、为共同发展助力。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

  中国始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让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中国科技创新进步

  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书写下一项项开拓性、创新性成就:“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中国天眼”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夸父一号”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说,中国致力于提高产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构筑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网络,覆盖全国城市和农村中心地区。”阿根廷《号角报》报道聚焦中国整体布局5G研发和应用场景深度拓展,赞扬中国通过5G等技术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认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方方面面都正在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物联网新技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西班牙埃菲社讲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借助电商等方式,销售特色产品、开拓旅游市场的故事。“新途径跳过了中间商,增加了村民的利润。”报道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乡村,参与家乡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欧洲专利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方面势头强劲,尤其在新能源、数字技术等关键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集聚地。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中国战略性地投入人力和资金,朝着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顶层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克劳迪娅·韦尔诺蒂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例指出,从5G高清赛事直播的冬奥列车、氢燃料电池车到智慧餐厅等,诸多创新技术集中展示了科技如何造福人类,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韦尔诺蒂由衷感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显著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

  以更开放的姿态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

  近期,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核心建设任务分别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启动。作为发起者、倡导者、研制者,中国见证了SKA近30年的发展历程,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在法国,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取得重要突破。不久前,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由中国团队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中国团队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作出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深度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与度不断提升。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论文数量达18.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积极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英国《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能源》指出,2015年至2021年,中国清洁和可负担能源领域研究产出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纳斯达克网站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就没有脱碳》的评论说,从绿氢电解槽、电池制造到电动汽车组装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等,中国产品产量和知识产权数量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在加速采用脱碳解决方案领域取得的成功对全球的未来尤其重要。世界碳中和委员会主席、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绿色产品出口国,以坚定的信心和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四项行动,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的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中国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国家、非洲、上合组织、拉美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了“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由中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已经达到了67家。

  让科技成果

  为更多人所及所享

  2022年11月16日,随着一声清脆鸣笛,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亮起车头大灯,缓缓驶出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这列综合检测车对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至4号梁场间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这标志着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让中印尼铁路建设者欣喜不已。作为中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第一单”。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建立起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中国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已逐渐从过去的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是领跑。同时,中国积极与各国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追赶太阳的“羲和号”成功发射近一年多来,创下5个国际首次;登上火星的“祝融号”开启巡视雷达探测,帮助人类对火星浅表结构一探究竟;“嫦娥五号”带回的珍贵月壤,在地球化学、地质学、太空风化、磁场、太空生物等多个领域贡献着新成果……

  2022年10月,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用中、意、英三种语言发了一条“太空推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用中国古典名句描述置身太空的美妙体验。

  随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评价说,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科技创新成果,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领域。委内瑞拉中部地区因持续暴雨发生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中方在接到委内瑞拉灾害监测请求后迅速响应,紧急调用多颗卫星进行过境成像仿真,参与当地抗洪救灾;在卡塔尔世界杯的绿茵场,由宁夏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沙漠地区的草坪灌溉难题;在泰国曼谷郊区的物流仓库,由中国企业参与打造的自动化仓储系统改变了拣货速度赶不上订单增长的窘境,强化了当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

  世界发展受益于科技进步,人类命运因科技创新合作而更加紧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新征程上,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贡献中国力量。颜 欢 李应齐 尚凯元 邹志鹏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举行海上巡游迎接中国航海日

  • 漫画视界|警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