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爱用”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爱用”

来源:人民日报2023-01-16 10:01

  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爱用”(百姓关注)

  2022年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等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显示,有91.6%的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此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不到五成,其中有四成家长认为效果不够明显。

  青少年模式2019年以来在各大视频、游戏、直播、社交等平台试点并推广。不少读者表示,这一做法能够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但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有家长表示,部分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拦”不住孩子接触网上各类信息。“青少年模式开关密码一般只有4位,密码输错次数也没有限制。对于熟悉数码产品的孩子来说,结合家长习惯破解密码不是什么难事。”北京市读者赵女士表示,自己的密码更换了很多次,但都被上小学的儿子破解,后来“干脆就不设置了”。

  江苏淮安市洪泽区读者李女士则认为,平常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到了规定时间收走手机,比青少年模式实用。而对于如何避免小孩上网时接触不良信息,李女士表示:“就算开了青少年模式,孩子也会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家长不可能时刻监督孩子在看什么。”

  是否真如一些家长所认为的,管理好青少年上网时间就可以?报告显示,38.3%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此外,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有的含有诱导消费、导致沉迷等内容。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分辨能力有限,普通浏览模式存在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隐患。”有业内专家表示,青少年模式不仅能够管理上网时间,还能屏蔽不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功能与内容,从根源上避免青少年遭遇不良信息,“因此,开启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

  关于不使用青少年模式的原因,除了有些家长认为“没必要”,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拗不过”。“有试着用过,但孩子很不喜欢,会一直缠着我给她关掉。”湖南长沙市读者许女士表示,“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只能看一些幼儿节目,并不适合上小学的女儿。”

  对此,不少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不但要“能用管用”,还要“好用爱用”。记者测评发现,部分平台在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内容池贫乏且相对单一,没有年龄分类功能。青少年年龄跨度大,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信息需求有很大区别,平台需要为未成年人分龄推荐内容,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几个主要短视频平台的相关功能与内容池正在逐渐完善,在青少年模式下可以选择不同年龄,从动画片到生活科普,从手工制作到语言学习,不同年龄段推荐的内容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业内人士表示:“算法推荐技术能够帮助进行分龄推荐内容,但要想青少年模式变得‘吸引人’,还需要更多优质创作者加入青少年内容的生产,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有趣的内容。”

  近年来,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的管理,严格限定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时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江苏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周进萍表示,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平台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监管,规范使用算法进行青少年内容的制定。另一方面,还应避免矫枉过正,过度或“一刀切”地调整内容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引导的效果,反而会让青少年失去兴趣,应提升青少年模式的体验质量,提高未成年人和家长使用满意度,使其更好发挥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

  (张健参与采写,记者 黄 超)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