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教室”打开科技之窗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未来教室”打开科技之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02 10:06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二中学生在“未来教室”上课。

  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二中的教室里,一堂“听音探案”课正在进行。30多名初一学生围坐在圆桌前,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比对声音频谱图的方式,找出隐藏在背后模拟的“电信诈骗犯”。

  与普通的教室不同,从教师授课使用的触摸屏到3D打印和虚拟现实等设备,近140平方米的教室里充满了科技元素。在这间“未来教室”中,已有数百名“山里娃”学习科技知识,遨游科学世界,播下梦想的种子。

  山里娃爱上了3D打印

  地处秦巴山区的文县,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处。这里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和甘肃省深度贫困县,落后的教学条件难以支撑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去年8月,中国记协联合腾讯公司向文县二中捐赠了“未来教室”。教室近日落成启用后,开设了图形化编程和3D打印等课程。

  “在软件上设计好模型,导入到3D打印机系统中,笔头加热后就开始打印了。”讲起第一次使用3D打印机制作出笔筒的场景,12岁的廖文婷滔滔不绝。“我想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以后还想学习编程,制作一些‘大项目’。”

  据介绍,文县二中的“未来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互联与直播录播设施、开源硬件、VR、3D打印、科技体验设备等,可开设硬件编程、3D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机器人和兴趣拓展课程,还可提供AR/VR互动、眼动追踪等科技体验项目。

  文县二中副校长、信息技术课教师董文超还记得“未来教室”第一次开放时的样子。“教室刚建成时,我说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下,教室里爆发出从未有过的欢呼声,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渴望。”

  看到孩子们在“未来教室”中兴趣盎然、收获满满,文县二中校长许伟深有感触。“孩子越小,对科技的兴趣就会越大。两三年以后,他们就会设计出很复杂的东西和程序,这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

  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中国记协的张业亮派驻文县挂职副县长。自1998年在文县进行定点帮扶以来,教育帮扶一直是中国记协的重要着力点。

  “改变年轻一代,最优的路径是通过教育和知识去改变他们的人生。”在学校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张业亮发现,由于当地财政不宽裕,文县二中等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数字鸿沟”的存在,让文县的教师和学生们缺少利用新技术手段学习、提高的途径。

  “以前学校每次参加科创比赛,我们都挑‘最便宜’的项目。”许伟无奈地说道,“有时参加一项比赛,光是购买参赛用品就要几万元钱,学校的经费支撑不了。”

  同样是在2021年,腾讯互娱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创新项目“智体双百”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建设“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提供硬软件支持,为孩子们带去多一种可能,同时助力素质教育和乡村振兴。

  很快,中国记协与腾讯公司对接协商。通过考察和评比,“未来教室”项目最终落地文县二中。张业亮说,中国记协过去两年间在文县实施了11个教育帮扶项目,“未来教室”是最大的一项。“‘未来教室’的技术装备先进、理念新颖、互动性强,对于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了给“未来教室”留下足够的空间,许伟和同事们把学校唯一一间会议室腾了出来。“很多老师说,只要能把最新的知识带给孩子们,咱们可以打游击,哪怕在操场上开会都行。”许伟说,“大家有这种热情,这事儿一定能干成!”

  点燃心中的科技之火

  文县二中老师冉玲莉教了10多年的信息技术课,但是来到“未来教室”这样的教学环境,还是第一次。

  “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常规应用的学习,比如我们常用的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但现在不同了,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把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变成现实。”冉玲莉说。

  对于3D打印机等科技设备,冉玲莉和同事们过去从未见过,更别说教孩子了。针对类似情况,腾讯“未来教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46场教师培训,把课程输出给乡村老师,让科技课更加“适村化”,以“硬件+课程+师训+赛事”的立体化措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行。

  腾讯成长守护高级总监郑中提及可持续运行背后的动因时说:“‘未来教室’要培养孩子们科学使用网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对科技的热情,需要专业老师指导,也需要多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交流碰撞、开阔眼界。我们不希望把‘未来教室’局限在一间教室,而是希望它成为孩子们面向未来的窗户。”

  在许伟看来,全面参与“未来教室”项目,比建造硬件的教室更有意义。“科技的迭代非常快,通过与腾讯的联系,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带去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

  以前准备一堂信息技术课只要几小时,现在要花上好几天备课、学习——老师们的变化,许伟看在眼里。有天晚上9点多,许伟回学校办事,发现“未来教室”里的灯光还亮着。

  “我进去一看,原来冉玲莉老师和同事还在研究3D打印机呢。”许伟笑着说,“老师们有这种劲头和精神,我就放心了。”

  从教23年、在全县多所学校担任校长15年,在许伟看来,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必须要发挥科技教育的作用。

  “乡村振兴需要科技振兴,而科技振兴重在教育。如果能够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科技之火,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劳动者。”许伟说,有了“未来教室”的帮助,他的信心更足了。最近,他又和董文超“琢磨”起了科创比赛的目录。

  “我希望3年之内带领孩子们参加比赛,而且要获奖!”许伟说。(记者 刘 峣)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闭幕演出在济南举行

  • 吉林镇赉:候鸟北归进行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战略环境,决策者和智库都要提高战略思维、战略预见、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在驾驭全局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
2023-03-30 09:23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观测迄今最亮伽马暴示意图 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基于极目空间望远镜的精确观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GRB 221009A将伽马暴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
2023-03-30 09:08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件事:为制造中国自己的量子计算机而不懈奋斗。 2003年,我和其他5位科技工作者一起,在中科大一间闲置教室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
2023-03-30 09:04
积极引导各方面一起来关心青年科技工作、奖励青年科学家,对于夯实中国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力量、培养未来科学家,意义重大。
2023-03-30 09:03
拉尼娜现象确实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但具体到某个地区,其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3-30 09:19
研究人员还调整了这一系统,用于针对活体小鼠的细胞,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在活体生物中引入蛋白质。张锋解释称,治疗分子的递送是当前医学的主要瓶颈,团队需要大量的选择性研究,才能将这些强大的新疗法送入体内正确的细胞。
2023-03-30 09:18
就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言,白春礼认为,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大量投入,也需要科学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03-30 09:15
为这些伪科普买单的受众,常常是诚心求医问药、但科学素养不足的中老年群体。我们不仅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也希望全社会共同亮剑,让真知识脱颖而出,让伪科普无处容身,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2023-03-30 09:14
传统立式车铣机床多为三轴,指代表刀架水平移动的X轴、滑枕上下移动的Z轴、工作台上回转的C轴,共三个进给伺服轴。2023年以来,武重集团陆续接到批量机床订单,用户来自风电、机械工程箱体加工及齿轮加工等领域。
2023-03-30 09:13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