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数字文化连接“中国文化的粉丝”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数字文化连接“中国文化的粉丝”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3-08 10:3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文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中,一些代表委员本身就是数字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此前因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圈粉”,近来也在新媒体平台讲授“诗词课”,兼具深度与趣味的风格吸引了很多网友。两会期间,蒙曼路遇和她打招呼的“粉丝”,笑着说:“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粉丝。”

  全国政协委员吴敏婕创办有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有着近10年的大众文化传播经历,并以“意公子”IP为人熟知。短视频中,她总是身着一袭绿衣,手捧抱枕,将传统文化经典和历史知识娓娓道来,一期取材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的视频,播放量达67万。

  今年全国两会,吴敏婕带来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提案。她建议,以优质内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深化传播内容、支持多种形式的文化精品出口等方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建议“用新平台助燃传统文化传播”。孟广禄指出,近年来,一些戏曲、书法、国乐从业者走进直播间,进行线上展演,打开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例如过去一年,抖音传统文化类演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205%,其中,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

  孟广禄提到,要鼓励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主播。“传统文化也是依托于人的文化,传承人的培育直接对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022年10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以戏剧电影的形式进行线上演播。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带来了“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的提案。

  田沁鑫建议:应拓宽思路,确保数字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推广;统筹管理,打造数字文艺作品的标识化;加强联动,助力数字文艺作品的新未来。

  科技手段的进步和运用,赋能数字文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通过以美育新人、以美展形象、以美兴文化的全民美育工作,如今已蔚然成风。在他看来,加强全民美育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色,要倡导全面性和终身性。

  吴为山还表示,科技与审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今是全球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由此也催生出空前丰富的审美形式和体验。

  吴为山说:“借助创新科技的力量为全民美育插上翅膀,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运用创新科技,还能更好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之间传播美和讲述经典,利用美和经典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艺作品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加繁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全新互联网载体让写作的创作和传播形式改变,从而激活了民间文学创作活力。

  “现在整个社会信息渠道畅通了。过去一个地方有一个作家写一个作品,没有便捷的方式立刻传播出去。现在,他(她)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让人们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今天这个时代,作家和文学被遮蔽、忽略的可能性比过去降低了。”吴义勤指出,网络文学发展,让文学作品发表的门槛降低。“文学在发表方面的难度,或者对个人创作潜力的压抑不存在了,某种程度上是自由了。”

  吴义勤也感慨,今天生活的丰富性,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迅速产生联系。“新技术某种程度上也在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记者 沈杰群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