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以硬生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重庆:“以硬生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2023-03-16 17:56

  新华社重庆3月16日电 题:重庆:“以硬生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黄兴

  作为制造业等“硬工业”富集的地区,重庆近年来“以硬生软”,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其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当前,一大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重庆集聚落地,相关产品及技术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制造业赋能作用凸显。

  “以硬生软”促“软信”企业崛起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既是新兴产业,又链接着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对经济转型大有裨益。锚定这一产业发展方向,2022年7月,重庆出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新增“软信”企业上万家,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软信”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2022年就新增500余家;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落户不到一年,孵化出7家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产业化公司。

  图为重庆一家软件园。雷键 摄

  2月中旬,在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名单中,重庆有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转炉炼钢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等多个项目入选。

  “这是我们深耕钢铁行业的结果。”中冶赛迪信息相关负责人说,转炉是炼钢工序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艺之一。公司通过融合转炉生产“点”“线”“面”数据,开发多个核心工艺模型,实现转炉工序关键信息可视化、异常预警等,持续改善转炉工序技术经济指标,这一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多家钢厂。

  记者了解到,重庆工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可带动“软信”企业渗入制造业生产、研发、销售等各环节。近年来,重庆吸引工业互联网企业纷至沓来,迄今已有15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渝布局。

  “我们依托完备的工业门类‘以硬生软’,助力‘软信’产业加速奔跑。”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3036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全年新增“软信”企业3500余家,累计已达3.5万家。

  多举措护航打造产业生态

  培育“软信”产业,重庆不光有制造业优势。近年来,政府部门还着力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助力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公司主打区块链技术,但最初场景落地不顺,发展面临困难。”重庆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庆妙说,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了解到企业业务方向上的困难,牵线为公司匹配了建筑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场景,公司随之打造了渣土车管理系统,获得用户好评。围绕碳排放前沿领域,公司随后又研发了相关软件平台,可助力企业开展碳排放监测、优化。由此,该公司发展不断提速。

  受益的企业还有不少。如两江新区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挖掘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场景清单责任部门与供给能力目录有关企业对接,累计实施了上百个“软信”领域的场景应用项目,有力引育企业、带动产业。

  迄今为止,重庆还打造了36个重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企业技术研发。就在近期,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20多家企业,设立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将聚集重庆工业软件领域智力资源,协助工业企业攻关软件开发难题。

  此外,政府部门还梳理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链技术图谱,围绕关键技术难点开展“揭榜挂帅”:由工业软件企业“揭榜”,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产品。

  “公司揭榜了‘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产品精度设计及仿真优化软件开发’项目,获得600万元扶持。通过开展协同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助力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设计。”重庆诚智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成说。

  “反哺”制造业转型发展

  在重庆禾裕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线,无人机械手臂来回挥舞,笔记本电脑零配件不断在生产线上流转。公司负责人说,厂区内注塑机、机械手等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深度集成融合,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曾清龙 摄

  从行业领先的大型企业,到海量的小微企业;从传统的钢铁及汽车制造等行业,到先进的通信技术行业……得益于“软信”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供应日渐丰富,一大批重庆工业企业聚焦生产经营中若干痛点,加快引入“软服务”。

  在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仓库,过去“笔记手抄”的传统管理方式,提升为信息化操作,效率大大提升。“我们的产品品类达上千种,仓储管理千头万绪,效率一直不高。投入十几万元完成信息化系统布局后,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世华说。

  近年来,重庆累计推动11.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示范项目生产效率提升58.9%,一大批企业华丽转身。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制造业优势,重庆将继续锚定工业软件等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