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睡眠日:好好睡一觉,你需要关注这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世界睡眠日:好好睡一觉,你需要关注这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1 06:40

  光明日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通讯员 钟艳宇

  良好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的首要前提。然而近年来,“好好睡一觉”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随着各种不健康睡眠现象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值此之际,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蓝鲸罕见病专项基金公益支持的全民睡眠公益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启动,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世界睡眠协会秘书长、亚洲睡眠医学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主任韩芳作为进入世界睡眠学会的首位中国学者,持续多年推动世界睡眠日活动在中国的落地。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站活动,不仅取得睡眠日国际发起方的官方授权,还邀请多位国内睡眠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公益科普系列活动。韩芳表示,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睡眠障碍频现应及时就医

  前不久,很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如今虽已“阳康”,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均已好转,但有些人的睡眠障碍却持续加重。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专病专家透露,近期接诊的睡眠问题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左右,其中多数为“阳康”人士。

  事实上,早在2020年,首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人睡眠调查问卷的结果就显示,疫情期间,人们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3小时,很多人常常辗转反侧半小时以上不能入睡,或者半夜醒来难以入睡。

  韩芳指出,睡眠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身体修复和恢复能量,改善免疫系统和心情,同时也有助于大脑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失眠、疲劳、焦虑、抑郁等问题,并可能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专家提醒,如果“阳康”后的睡眠障碍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还伴有焦虑等情绪问题,可以先通过自身调节改善,如果效果不佳,可通过ESS嗜睡量表筛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去医疗机构找专科医生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秒睡”当心发作性睡病

  “说到睡眠问题,普通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失眠,但除了失眠以外,另一些人却有‘秒睡’的能力,这可能会让失眠人群感到羡慕不已。”韩芳介绍说,在这些人当中,可能有些人睡着之后就立马开始打呼噜,或睡不了多久就会觉醒,之后又得继续睡,反反复复好几次,这在临床上就是一种睡眠障碍的表现。如果白天犯困还伴有猝倒,那么很可能是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症、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这是一种发病率不到万分之一的罕见病,我国经过多年的公众教育,明确登记姓名的患者仅有1600人,在几大睡眠中心登记的病例也不足6000人,其中2/3都是学龄期儿童。”韩芳指出,这类患者常常说睡就睡,无法自控,一激动就瘫软,喜做噩梦,经常梦境与现实不分,开车都能睡着,非常危险,但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不足,让这类患者很受“委屈”,不被理解的地方特别多。一位年轻女性患者曾在朋友圈无奈地描述自己的窘态:她去参加会议,在即将到达目的地门口突然睡着了,周围人以为是“碰瓷儿”不敢近身。

  需要强调的是,约7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会有猝倒症状,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表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突然发生猝倒可能导致摔伤、烧伤或交通事故。处于驾驶年龄的成人或青少年在猝倒得到完全控制之前不应驾驶车辆;年幼的儿童在玩耍时应该严密监督。

  为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打破疾病与普通大众的认知壁垒,在本次全民睡眠公益系列活动中,特别设立了《罕见的梦》公益画展,这是全球首个关爱罕见睡眠疾病患者的公益画展,所有画作场景均来自患者的梦境。事实上,艺术本身是有疗愈性质的,绘画的过程,也是在梳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一位该病患儿的家长说:“通过绘画这种方式,我的孩子能慢慢梳理自己的情绪,直面心神,平复心情,进而触及语言无法达到且内心闪亮的东西。”

  睡眠不足不规律会发胖

  肥胖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而且会诱发全身多系统疾病。有报道称,睡眠不足不规律或经常熬夜,会导致胃口变好,进而造成超重或肥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主任医师董霄松表示,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董霄松解释,激素的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睡得不好就会影响激素分泌的节律,进而影响食欲。例如皮质醇,正常情况下,它是在早6点至晚8点处于分泌高峰,夜晚时分泌量减少,让人容易入睡。如果熬夜,皮质醇就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分泌水平,这种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不仅如此,睡眠不好还会影响胃饥饿素、瘦素等食欲调节肽的分泌。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导致超重与肥胖的发生,可能与瘦素、胃饥饿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有关。要知道,饮食和睡眠都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都是有节律的,要遵循规律,在合适的时间吃饭和睡觉,保持生物钟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两者中一个节奏被打乱就会影响另一个,睡眠节律乱了会影响饮食,饮食节律乱了也会影响睡眠,因此要尽量保持符合生物周期节律的生活习惯。

  此外,董霄松提出,当代社会很多年轻人习惯熬夜,睡眠剥夺现象普遍。建议改变睡前看电子产品以及睡前喝浓咖啡、浓茶等不好的习惯,并营造安静、黑暗等良好的睡眠环境。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1日 08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