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贵阳贵安新区:扬帆数据“良港” 拥抱算力“蓝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贵阳贵安新区:扬帆数据“良港” 拥抱算力“蓝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2 07:50

  【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慎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领先全国的电力保供能力、网络服务和低能耗,都是吸引网易选择将首个自建大型数据中心落户这里的原因。数据显示,贵安新区年平均气温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以上,其中山洞数据中心在90%的时间可实现自然散热,数据中心设备使用年限全国最长,能源效率指标(PUE)平均比其他地区低0.1-0.4。

  更为重要的是,自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为契机,目前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都已在贵安新区建成投用,美的云数据中心、国电投数据中心等项目也相继搭上这班“算力快车”,一个世界一流数据中心集聚地已具雏形。

  “今天的贵州,已经是公认的大数据天然良港,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驿站。”在贵安新区网易数据中心项目开工仪式上,网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待今年9月网易贵安数据中心1.1期建成试运营后,公司计划把网易最核心的业务数据、最贴近用户的温热数据都迁移到贵安,进行处理和计算,让数据从东到西、由西向东,都能跑起来。

  沿着贵安新区数谷大道一路前行,一座占地超千亩的多彩“童话小镇”映入眼帘。这座兼具绿色低碳、智能可靠特点的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据介绍,截至目前,华为云共为超过110万家客户服务。2022年,在政务云领域,华为云已累计服务超过800个政务云项目,与超过150个城市共建“一城一云”。

  “华为云把全球总部和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布局在贵州,希望和贵州一起加快推动‘东数西算’的进展,全力打造‘中国数谷’。”华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继续加强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助力贵州打造南方最大、服务全国的云计算服务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万亿倍增目标。

  通过在全国率先推行“一中心+一基地”的算力调度模式,研发多云异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构建逻辑集中、物理分散、主备结合的公共算力池,如今,在贵安新区数据实现了从“存起来”到“跑起来”“用起来”的转变。据统计,2022年,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完成465.53亿元,同比增长2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21年的12%提升到20.5%,成为拉动新区GDP增长的重要支撑。

  不断夯实的“东数西算”数字底座,让更多企业有信心由此扬帆算力“蓝海”,也带动着更多项目在此聚集。云上鲲鹏、富士康等企业持续扩大产能,中国航发70万片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宁德时代贵州30GWh新能源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围绕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贵安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2022年,新区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23.61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项目采用宁德时代最先进高节拍、高自动化率、高柔性化的产线,总投资约70亿元,一期主体工程于2023年1月顺利封顶。”宁德时代贵州基地运营总监周国立说,今后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绿色工厂、零碳工厂,为贵州绿色产业链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助力贵州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新区将继续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当好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排头兵,不断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2日 05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