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为国家做出了“争气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为国家做出了“争气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4 10:14

  王小谟 资料图片

  【追思】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通讯员 郑历惠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

  20世纪90年代初,预警机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要捍卫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以及47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疆域,研制预警机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一位雷达科研工作者誓言铿锵。

  他就是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今天,在他身后的天空中,一架架性能卓越的国产预警机正盘旋、凝望、守卫着他挚爱的神州热土。

  一生打磨一件事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一架“背”着大蘑菇的飞机,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观礼台上,时年71岁的王小谟激动地拉着身边人的衣服,指着飞机喊:“看,这是我们搞的。”话没说完,眼里早已含着泪水。这架首次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奇怪飞机”就是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预警机。

  时间回到1938年,王小谟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小时候的他喜欢听京剧,但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买收音机的费用,他就用积攒了几个月的早点钱,买了一块矿石、一根铜丝、一个耳机,再拿一根铁丝当天线。一番鼓捣后,组装起来的东西竟然能发声。“当梅兰芳的戏从耳机里流出,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对无线电波好感顿生。”王小谟回忆说,“最后上大学时,我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的无线电专业。”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毕业的王小谟进入国防部原第十研究院,成为一名“穿军装”的科研工作者。几年后,因为能力突出,他承担起一项重要的任务——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在当时这可是一项赶英超美的项目。”王小谟颇为自豪。

  经过13年的风雨洗礼,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横空出世,该雷达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我国因此一举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防空雷达实现了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1985年,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给国家争口气

  20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奋战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投身到我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为加快预警机研制,当时的中国探索开展对外合作,王小谟任项目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不顾外方施予的压力,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在当时尚无成功先例。当时就有人质疑:“老母鸡上天,能不能变老鹰?”但王小谟丝毫不为所动。同时,他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

  “一定要争口气!”他跟上级领导立下军令状:做不出来,就提头来见!在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时,王小谟积极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建议,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

  彼时,预警机自主研制在中国是第一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印象中的预警机,是一种机身上装着巨大圆盘状雷达天线的大型飞机。“就那个大蘑菇,以前别说造,就是从国外买回来自己装到飞机上去都难。”王小谟说。

  面对困难和压力,王小谟和他的团队毫不退缩,誓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你要问我搞预警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争口气’这个口号。”王小谟说。

  预警机试飞条件艰苦,而且会有生命危险。在大戈壁上的试飞现场,夏日骄阳似火,把漫天黄沙烤得热气腾腾,预警机封闭的机舱内,温度达到了40多摄氏度,在里面工作就像是在蒸“桑拿”;到了冬天则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使裹皮大衣也瑟瑟发抖。“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地轰鸣,两三个小时听不清声音”,但王小谟经常一上机就是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一工作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2001年,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国内自主研制预警机打破种种疑虑迈出了第一步。而当年王小谟坚持的中方主导、同步研制,也在此时显现出其预见性。在同步研制进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国内科研生产条件进行了技术改造,中国人距离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预警机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最终,王小谟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亚洲最大的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国产预警机的梦想在这一代人身上,成了现实。

  把人才培养传承下去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遇到小谟院士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感慨地说。多年前,时任中国电科第38所所长的王小谟求贤若渴,一举花了40万元到中国科技大学招录培养7名定向生,陆军因成绩优异被幸运选上。

  也是在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那年,关键时刻,63岁的王小谟却选择后退一步,主动提出自己不再担任空警2000任务系统的总设计师。为确保预警机事业薪火相传,他提议陆军来担任。而他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制定出口型预警机方案上去。

  当时空警2000、空警200都已正式立项实施,好不容易储备培养的预警机研制人才都已投入其中,分身乏术,早已无人可用,王小谟却另辟蹊径,自己出任总负责人,又找来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拉起一支“老头加娃娃兵”的出口型预警机研制队伍。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按照王老师的总结,‘不是不管,不能全管’。因为他心里有底,能够准确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案。”曹晨说。

  2022年5月,王小谟领衔的院士实验室在电科院正式成立,这个实验室瞄准网信时代新机遇,旨在突破预警机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发现、培养、积聚高素质人才。

  在他和一代代“预警机人”的推动下,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他研制的预警机和他培养的人才已形成谱系,铸盾长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为科研人,王小谟研制出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所制造的国产预警机领先美国,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作为老师,他设立基金、培养人才、改良预警机内部环境,带出了一支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中流砥柱”。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他来时,中原大地还在遭受战火的凌虐;他走时,身后的祖国早已欣欣向荣。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4日 08版)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