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引擎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引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8 04:30

  【专题研究: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作者:董煜、李治(分别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助理)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中央在数字化发展领域作出的最新擘画,明确了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规划了战略路径,必将推动数字化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本版今日特刊发两篇文章,围绕《规划》相关内容展开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的顶层设计,明确了一系列新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有助于我国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引擎。

  数字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作出的战略决策,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数字中国,是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全体人民迈入更高水平数字生活的过程。这就要求把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融入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中,增强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数字中国,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数字中国建设,一方面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可以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累积,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另一方面提供更多普惠便捷的数字服务,有助于让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建设数字中国,是铸就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通过数字中国建设,可以在以数字经济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着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多样化的数字文化供给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建设数字中国,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数字中国建设将树立数字化发展的中国样板,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国家提供重要经验和借鉴。中国积极参与数字全球治理,也将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合作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条件。

  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是一项综合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深度融合。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顺利建成数字中国的先决条件和政治保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制度底色。必须加强党对数字中国各领域建设的领导,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决策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破解制约数字化发展的系统性难题。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将数字中国整体布局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各个方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推进自立自强、规范治理、全球协作,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推进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全体人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数字治理,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驾护航。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为引领,促进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继续完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总体布局,可以为区域、城镇化领域重大战略的落地铺就数字化底座。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通过完善数据流通规则体系、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助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有助于系统搭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数字通道。以数字化全方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够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党政机构改革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协调配套。在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数字化手段运用,能够以先进技术保障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数字技术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发展数字文化,能够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插上数字翅膀。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可以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精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有助于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建设数字社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运用数字技术扩大服务供给、优化供需匹配,能够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对数字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发创新活力,能够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涌现,同步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有助于在数字领域推出一批勤劳和创造致富的典型。围绕民生领域重点问题探索数字化新功能,全面建立广覆盖、普惠化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积极化解数字鸿沟,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深度融合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提供先进手段,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数字化家园。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高效化、精准化,更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一张蓝图干到底”。在重点行业加快节能减碳步伐,助力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数字生活场景构建中融入绿色理念,能够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智能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也是制度型开放的重点。我国高起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高标准建设国际合作平台,能够推动企业更好融入数字经济全球产业链。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主动推进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构建和国际标准制定,可以通过数字合作更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助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数字中国建设也是数字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现过程,将数字化思维、认知、技术深度融入现代化各领域任务的贯彻落实中,能够为提升我国的数字文明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通过数字化加快现代化步伐提供重要借鉴。

  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

  加强整体布局的统筹协调。数字化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加强统筹才能实现协同推进。应根据中央明确的整体布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加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积极融入各领域行动方案。应充分考虑数字中国建设全面赋能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根据不同领域情况,在技术、人才、产业、治理等环节的落实工作中全面融入数字化发展的相关要求,切实提升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效率和能力。

  积极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努力优化针对数字企业的服务,为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其更好发挥在引领创新、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持续跟踪研究重大问题。数字领域正处在快速迭代升级的阶段,理论认知、实践经验、各国政策等均更新较快。应积极开展数字中国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形成有时效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11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