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这群科学家聊天上瘾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4-07 10:09

  ■见习记者 徐可莹 记者 胡珉琦

  “董辉邀请菖蒲加入了群聊。”一行灰色小字在微信群弹出,对话框里瞬间炸开了锅。

  3月10日傍晚,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孙昌璞“潜入”了一个名为“介观热力学”的学术交流群。50多位活跃群友在下方“列阵欢迎”。

  这不是“菖蒲”第一次进群了。先前,他由于没能及时修改昵称,“不幸”被误踢过一次。

  “我可不是突然进来的,之前在这个群里潜水了好久。”孙昌璞呵呵笑道。

  实际上,这个学术群是由他的老熟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应用数学系教授钱纮于3年前发起的。准确地说,始于一个无心之举。

  面朝大海的决定

  这是一个充满奇遇的故事,得从2008年的夏天讲起。

  “那个日子其实蛮明确的。”视频中的钱纮,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那年6月初,钱纮受邀前往锡切斯,参加第21届统计物理学学术年会。锡切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南部约37公里处的地中海沿岸,是一座常年被微咸的海水、奔放的花香包裹着的海滨小镇。

  会议中,钱纮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来自挪威PoreLab的荷兰籍物理学家Dick Bedeaux。

  两人相见恨晚,交谈甚欢。一天,Dick来到了钱纮住的旅馆,同他聊起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一本书——《小系统的热力学》。

  这本书出自美国天才化学家Terrell L.Hill之手。

  遗憾的是,由于Hill的思想有些超前,加上研究的领域太过宽阔,“健忘”的他在写完这本书后,就抛至一旁不再过问了。

  直到2000年前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Ralph V.Chamberlin教授借Hill著作中的理论处理了一个问题,首次使用“纳米热力学”这个名称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Hill才又重新关注起他在三十几年前完成的这项研究,并欣然接过“纳米热力学之父”的桂冠。

  8年后,钱纮和Dick并排坐在阳光四溢的旅馆露台上,面前是锡切斯湛蓝的海。两位同样野心勃勃的学者扺掌而谈,最终达成了一个约定—— 一起重读Hill的旧作,把纳米热力学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钱纮一直惦记着这个约定。2012年,他曾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上发表过一些“小研究”,但一直没能抽出时间重读Hill的原著。

  转眼到了2020年,又是一个夏天。身处美国西雅图的钱纮收到了Dick从挪威寄来的一本书。这本书是Dick和他的妻子、挪威著名化学家Signe Kjelstrup及学生对《小系统的热力学》做出的系统性改写。

  钱纮在惊讶之余,以最快的速度阅读了这本改写的书,12年前的约定又重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改写的作品算不上漂亮,开始部分甚至有些艰涩难懂。这让“完美主义者”钱纮涌出一股改进的冲动。

  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钱纮便想着趁长期居家的这段日子,好好读一读Hill的原著。

  可一个人读书难免寂寞。于是,他建立了一个20人左右的微信群,里面都是老熟人,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卢至悦、厦门大学教授赵鸿、湖南大学教授刘全慧等。钱纮想,都是“老相识”了,一定不会拒绝他一起读书的邀请。

  果然,大家都默契地同意了。

  2020年6月30日,《小系统的热力学》的第一期线上读书会开启。之后,群里的学者轮流担任每一期的领读人,负责其中一章的研读,带领大家进行线上讨论。很快,这本书就被消化完了。

  钱纮没想到,无心插柳的跨洋读书会,会给他带来那么多意外的灵感。

  2022年5月,他与好友卢至悦一同将“纳米热力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这是物理学家公认最好的专业杂志。

  毫无疑问,钱纮出色地回应了14年前和Dick的约定。不仅把Hill的原著给吃透了,还把它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可惜我写文章没法署那么多名,不然我真恨不得把所有人的名字都写在上头!”钱纮笑道。

  “小系统的热力学”之旅结束了,但所有人都意犹未尽。有人提出,把这个微信群和读书会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学者加入进来,钱纮欣然同意,并将此群正式命名为ClubNanothermodynamica(拉丁文,纳米热力学俱乐部)。

  与此同时,他作为发起人,为读书会制定了两条规则。1.读好书,不求甚解。2.疑义相与析,不以齿序计。

  第一条是说,领读人不必对这个领域有透彻的理解,能基本读通顺就行。

  第二条是说,报告人和听众平等,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权利表明自己的思想,可以打断报告人并提出诘难。

  群名与群规搞定了。个性如水、习惯了“优哉游哉”的钱纮,却对奔走呼号的事情犯起了难。

  “我来张罗!”刘全慧接任了群主。他有过13年的行政经历,管理这个小群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不过,后来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是一个奇迹。”刘全慧说。

  水与火之歌

  刘全慧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只有4个字“湖南土著”。

  他在国内理论物理圈中“人脉”很广。很多学者一提起他的名字,便忍不住开心起来。刘全慧就是那种浑身上下充满能量的学者,讲起话来语速奇快,动不动就蹦出几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直率却富有爆炸性。

  在湖南大学,刘全慧的人气很旺,个性十足,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他在学院官网上如此介绍,“从15岁开始坚持锻炼身体(跑步、羽毛球等),校运动会的‘常青树’”。

  刘全慧教“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课已经有20多年了。两年前,他加入钱纮发起的读书会,也是夹带“私心”的。

  过去很多年,刘全慧一直在研究“几何动量”,这是他的一项原创性研究。2020年,他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心中的学术“怪兽”突然顽皮起来。

  “人一辈子不能老玩一个东西!得找点新问题玩玩。”像极了他的湖南老乡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他想到,既然已经教了这么多年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个领域钻研起来又如此有意思,何不借机去热力学领域“潜潜水”,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

  搭上了钱纮“建造”的这只小船之后,刘全慧很快就厘清了Hill理论的脉络,接受了钱纮从概率角度重新认识自然规律这一思想。

  “从概率论的角度重塑世界观、重建宇宙发展的图像,是一个丰饶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尚未开垦的区域。推动这个领域的研究,于人于己,利莫大焉!”刘全慧兴奋地讲道。

  有了刘全慧这把“火”,“纳米热力学”学术交流群很快就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旺。

  一边,要把“日历”搭起来。

  刘全慧与钱纮、卢至悦、赵鸿以及兰州大学的黄亮,组成了5人的执行小组,负责学术选题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刘全慧具体操盘每周一期的线上读书会,并负责微信群的日常运维。

  周六上午10点的线上读书会,仍延续着最古老的传统。参加者不仅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全世界范围内名牌大学的学者。每期读书会,刘全慧都会邀请一位科学家作为领读人,带领大家阅读著作中的章节,或者请科学家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两种活动交叉进行。

  “纳米热力学俱乐部”的读书会不求进度,只求深入透彻,因此每次时间都很长,平均两小时以上。参与者聊到兴头上,常常临时决定将本次报告分成若干部分,下次继续。

  “火得不得了!每次都超时。我们考虑把时间提前一点,不然每周六中午都饿肚子。”刘全慧笑着“抱怨”道。

  另一边,把名声打出去。

  科学家奔走呼号、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得知有这样一个围绕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术交流群,跃跃欲试地加入进来。很快,这个群就被挤爆了。

  再看群内的现状,刘全慧称其为“卧虎藏龙”。

  几位中科院院士都曾私下联系过他,希望刘全慧同步一些活动进展给他们。同时,群内目前有数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00多位在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任职的教授。刘全慧说,他们个个都是厉害人物。

  比如,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陈敏伯,今年已经85岁;有美国犹他大学物理天文系终身杰出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吴咏时;有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史安昌;有西湖大学教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批入选人之一的吴从军……“有些学者在国际上名气很大,但我们都是平等研讨。”刘全慧强调。

  “任何报告人在作报告的时候,都会受到激烈的诘问,常常会有尖锐的观点冲突。人类的思想就像燧石,需要激烈的碰撞才会发光。”刘全慧说。

  介绍起群里的科学家,刘全慧完全停不下来。哪些学者在群里留下过精彩的发言、作过什么独树一帜的报告、有哪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科研经历,甚至有着怎样的学术风格,这位“群主”都一清二楚。

  现在,读书会已经排到了9月之后。大家热情高涨,很多人都自告奋勇担任报告人,期望能站到“舞台中央”,跟更多同行交流。而其中超过80%的场次都由刘全慧主持。某种意义上,他是这个群的“大管家”。

  累吗?当然不。刘全慧把这份纯义务劳动定性为“顺势而为”。

  “对科学家来说,交流是一根生命线。就像萧伯纳说的,你有一个apple,我有一个apple,我们交换一下,每人依然只有一个apple。思想不同,你有一个idea,我有一个idea,我们交换一下,每人至少两个idea。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是这个群所有科学家的共同意愿,是一个熵极大的方向。只要顺着这个意愿和方向,付出就是举手之劳。”

  在刘全慧看来,这个群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群里的学者共享相同的价值观。大家都是理想主义者,热爱平等、开放、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

  他享受为群作出贡献,让科学家生活于清流之中。而其中的每一位科学家,都会受到这股清流的吸引,自觉去维护它。

  “我们群的熵极大是什么?应该是纯粹!是知识分子对纯粹不知疲倦的追求。仔细想想,这就是科学群体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刘全慧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里宛如一座鲜活的花园。其中的学者,无论是什么年代、领域、环境及层次,都能收获一些细碎精巧,却熠熠生辉的养分,如蜜蜂采蜜一般。

  也许,这就是学术交流的意义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引人入胜之处。

  热力学的悲喜剧

  “热烈欢迎孙昌璞老师!”3月10日傍晚,群里罕见地刷屏了。

  “你可能误会了,我以前就在这个群里,这个群原来叫‘纳米热力学’,后来改名了。改名以后我也忘了怎么回事,是不是他们把我误踢了,还是我误退的。因为我没改备注,用的是网名‘菖蒲’—— 一种草的名字。所以我这次不是突然进去的。”孙昌璞特别更正道。

  至于二度进群的原因,他回答:为了热力学。

  说起热力学,孙昌璞形容它是“一门带有悲情色彩的学科”。历史上从事热力学研究的人从没得过诺贝尔奖。甚至早期的两位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大师——玻尔兹曼及他的学生埃伦费斯特,最终都因陷入精神抑郁而自杀。

  为什么?因为热力学中定义的很多东西,都极具哲学意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些概念很难获得他人的承认,比如“熵”的概念。

  “但它又极其重要。热力学探究的这些问题连通了微观与宏观,是处于稳态到动态过程中的这样一个领域。”

  孙昌璞讲述了他的例子。

  早在20多年前,孙昌璞和学生就在做固体量子计算的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后,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问题——既然量子效应能辅助信息处理,那能不能帮助能量转换呢?

  “到什么时候有量子效应?一定是小系统。尺度很小的时候才有量子效应。”因此,孙昌璞便带着团队,在国内以至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始了量子热力学的研究。

  这项工作在开展之初,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不如量子信息那么火爆。但在近几年,却逐渐发展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

  孙昌璞和北京大学的全海涛(他也是群中一员)等当年发表的文章,每年都有近百次的引用量,且增长很快。

  即便如此,国内从事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纯理论研究的人还是不多。孙昌璞认为,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领域很难做。孙昌璞解释说,其中的很多理论都建立在一些概念、定义和形式逻辑之上,缺乏广受认可的公理。因而,有人觉得“基础”不是特别牢靠,很难获得他人的承认。

  第二,这个领域很容易走向应用。“比如早年大家去做非线性,很快就用到金融分析上了,大家不断进入这个领域,又很快离开这个领域。”孙昌璞叹道。

  热力学是基础且非常有用,但又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因而才非常有趣、非常迷人。“我常说它的壮美,就在于它的这种悲剧色彩。”

  因此,孙昌璞非常乐于看到“介观热力学”群内的各种讨论。他更愿意把这个领域叫作“介观统计热力学”,因为这里涉及有限系统的有限时间过程,涨落效应和非平衡现象使其具有某种特质。

  在他看来,有些热爱是值得坚持的。以热力学为代表的纯数理基础科学,需要这些怀揣理想主义的学者齐心合力。

  而“介观热力学”也已然不再是简单的学科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非工具性、非功利性的科学精神,引领着一些对科学抱有纯粹热爱的学者,将目光投向那些非常困难,却涉及科学根基的“黑洞”领域。

  特别是年轻人。

  花香向新处蔓延

  年轻人余雪佳在群里“潜水”很久了。他今年27岁,即将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毕业,入职福州大学物理学院。

  早在湘潭大学读本科时,他就听过刘全慧的“传说”,很早便开始关注刘全慧的博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刘全慧的联系方式,几句寒暄后,被邀请加入“介观热力学”微信群。

  一看,里面全是他熟悉的名字。有久仰的大佬,也有身边的同学。

  余雪佳形容自己是比较“social”的年轻人,不仅加了很多线上交流群,还喜欢创群,邀请天南地北的同龄人一起交流,但绝不是为了闲聊。

  在他看来,现在的科研更倾向于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别是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与不同背景、专业的人多交流,对他这样的年轻学者很重要。说不定,研究的灵感和契机就在交流中迸发出来。

  况且,“介观热力学”群中讨论的问题,很多都是涉及基础研究的发散性问题。余雪佳对“基础”的价值深有体会。

  “我有个同学在哈佛读物理学博士,很奇怪的是他第三年都还在上课。这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你读博士第三或第四年还在上课,那就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相比之下,国外更重视把做科研的基础打好。”余雪佳说。

  因此,“介观热力学”群里组织的线上读书会,余雪佳基本每期都参加。例如最近一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明担任报告人,带他们研读苏联物理大师朗道所著的《理论物理学教程》。

  这不是余雪佳第一次读这本著作,但这一次他依然获得了许多新的灵感和启发。这与龚明独树一帜的领读方式有关。

  越基础的著作和知识,就越需要反复咀嚼。余雪佳一直记得导师告诫过他的一句话:“做科研有时很简单。假如你有个概念,理解正确了,也许这就成为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资历尚浅,余雪佳在群里不常发言,不敢“放飞自我”。但他对群内前辈们的讨论印象深刻。

  余雪佳发现群里老师讨论问题,完全不是传统那种“你没事我就不找事”,大家都happy就ok了的观念。他们绝对不会这样,是真的刨根问底。

  这种讨论方式及思路,为余雪佳即将入职大学成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新的教学灵感,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统计物理的热情。他计划做点深入研究,例如研究非平衡态的问题。

  对他而言,未来的科研之路还很长。他与“介观热力学”微信群的“交往”还会继续下去,直到开出新的花朵。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土木系教授王善勇也“闻”到了这股花香。尽管他所在的岩土力学领域与热力学隔行如隔山,但他格外享受群内的讨论氛围,发言很积极。

  在他看来,做科研应当清楚自己所学学科在整个自然科学中所处的位置。交流正是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广泛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对任何领域的科学家来说都是极为必要的训练。

  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训练逻辑的方式。特别是多数人本身还有教学任务,“介观热力学”群中的日常讨论,不仅能为这些学者贡献灵感,还能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时,群里看似是激烈争辩起来了,实则是针对同一对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的逻辑链条所做的合理表达。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样子。为此,王善勇专门写过一篇有趣的博文。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不由得想起《女大学生宿舍》这部经典电影。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演话剧会把阿Q和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结合起来;她们会讨论《诗经》和荷马史诗哪个更牛;她们敢挑战大学教授讲义几十年不变的陈腐;她们敢跟校长据理力争什么是公平……‘介观热力学’这个群,就有点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氛围和情怀。”

  文末泰然缀着一首词作: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他看来,真正好的学术交流应当如此。

  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最终,惊起一滩鸥鹭。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五一”假期文旅热

  • 京广铁路整修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