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11 03:30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青年科技特派员】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汪媛 彭景晖

  3月,湖北建始的油菜花如期开放。

  阳光洒进田坝,与那片嫩黄交织在一起,耀眼极了!

  青年科技特派员、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汪波便奔走在这片嫩黄之中,仔细考察油菜长势。他已不知来了多少回,未来两个月,田坝里依次收获菜薹、菜籽时,他会再来。

  这是他和团队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量身定制”的田,种出的油菜能榨油、食用、饲用、酿蜜、观赏……成绩面前,汪波没有露出太多喜色,他的思绪已跳到数千里之外的东北。

  半年前,他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延栋在吉林白城创造过一次“奇迹”——在贫瘠的苏打盐碱地上种出油菜,让当地人感慨,居然能在自个儿的土地上看见黄灿灿的花。

  同样是“定制”的田,今年夏天农民朋友们能把油菜种好吗?汪波有些许忧虑,他决定,今年7月,再去一趟白城,带着大家再种一次。

  4月初,记者在汪波满满当当的差旅安排中钻了一日空隙,和他在学校的油菜试验田见面。只见他身材精瘦,皮肤被炽烈的太阳涂上了一层黝黑,只有鼻梁上那一副眼镜透露出它的主人是个读书人。

  这样的形象,也是许多青年科技特派员的“标配”。他们走进五湖四海的农田,调研千差万别的环境,定制“仅此一份”的方案,和天南海北的农人讨论那些关于种田的事儿,乐此不疲。

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天津宁河某种植园内的葡萄

  因地而制

  “我们的品种,要经得了烤,还得耐得住冻。”青年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占省这样向记者介绍他为昆明西兰花种植“定制”独家方案的目标。

  当地的农户会在每年8月到9月播种西兰花这种喜冷凉的作物,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西兰花的生长容易遭受冻害,难以越冬。若赶在冬季来临前收获,这样的品种生长期短,品质并不高。

  与昆明纬度相差十余度的甘肃临夏,农民面临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哪怕种的同样是西兰花。

  临夏的西兰花通常在春季播种,但春夏升温快,西兰花容易“长过头”,出现花球失绿、枯蕾等问题,农户在种植管理时十分头疼。

  于是,李占省在两地调研时,总能听到两种声音——“李老师,我这西兰花不抗冻啊”;“李老师,俺的西兰花都晒得蔫了哟可咋办”。

  因地制宜,分别“定制”吧!这位被农民信赖的“李老师”,和团队一起深入调研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几年里来回奔走在实验室和农田间。

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张国庆指导农户“桃下种菇”。

  乡村振兴,这个宏大的历史性工程,落实在李占省的团队,就是把那一个个绿色球球,以高适应性健康生长在“南橘北枳”的广袤土地。历经数年,他为昆明等地研制了晚熟优产的品种,为甘肃等地培育了早熟耐热的品种。

  待花球收获,农户们总耐不住给李占省打报喜的电话,都想把第一茬收获的西兰花寄给他,“让李老师炒着吃”。李占省眼中,农民的认可就是对“科特派”最大的认可。

  汪波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自豪感也来自农户们的信任。自从汪波在湖北建始县推广“掐菜薹”,油菜种植户们发现了“一菜多用”的新天地。

  以前,这里的老乡一般把油菜作为榨油原料,很少想到食用油菜薹。“汪老师,菜薹掐了,油菜还能长吗?”汪波用成果打消了农户们的疑虑。

  “设计”灵感来自当地富含硒元素的土壤,汪波在考察后迅速作出判断: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的菜薹,营养价值更高,市场前景更好。

  在“设计者”汪波手中,肥沃的土壤能长好油菜,贫瘠的盐碱地一样能开出油菜花。2022年在吉林白城的实践,印证了利用油菜改良当地盐碱地的可行性。每当想到大片的盐碱地将在油菜的作用下充满生机,汪波总感觉自己的信心“像那些破土而出的油菜苗,连成片地长起来”。

  如果说在湖北建始富硒土壤上种植油菜是“锦上添花”,那么在吉林白城的盐碱地中为油菜扎根“定制”方法便是“雪中送炭”。“科特派”们乐于做这样的事,这正是他们奔走在田野的初衷。

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汪波在油菜地里考察油菜长势。

  依时而作

  “种桃都够累的,还种蘑菇呢?”

  这个早先在村民眼中“纯属添乱”的方案,是青年科技特派员、北京农学院教授张国庆为北京平谷寅洞村精心设计的“桃下种菇”:仲春“观花采菇”,初夏“菇果同采”;冬季,农户们还能在果蔬供应的淡季再增加一笔收入。

  “科特派”们对时间的把控格外用心。

  2019年,张国庆与当地农户不断沟通,终于说服几家农户参与试点。他们把农户剪下的废桃枝破碎、混合,将其铺入林地,再种上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好养活!你们不会太操心的!”在劝说农户时,张国庆仔细地解释道,“这菇啊长得快,从开桃花到结桃果,咱能收两波。9月种下了,12月还能收一波。冬天菜少,那时候卖能挣不少!”

  如今,记者在北京郊外采访时,“桃下种菇”的规模已达2860亩,来“认领”种植方案的村民越来越多。

  “土质不好,可以改善;品种不佳,可以改良。如若时机不对,则可能满盘皆输。”青年科技特派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天津试验站站长黄建全最爱跟时间“斤斤计较”。

  在为天津宁河一家葡萄种植园设计种管方案时,黄建全把每个月的时间账都算得清清楚楚:1月在葡萄林间种下土豆,4月中旬葡萄开始萌芽。此时,葡萄叶片还未展开,所以不影响土豆继续成长。待到5月,葡萄叶完全展开,土豆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黄建全方案的现实成果,让这家葡萄园的农户看到了这些“看起来并不会种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本事。

  原来,在种土豆之前,这家农户一直选择在秋季间作西红柿,这种喜光喜热的作物和葡萄这种落叶果树物候期并不一致,只会相互妨碍。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心服口服,只差设计一个时间上的“刚刚好”。

  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里允许失败、试错,但农户们的土地经不起折腾。这些青年“科特派”们带着把控时间的本领和对农业生产的责任心,为农户们精心设计一个个种管方案。

农业生产也有“高级定制”——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青年科技特派员

  李占省向农户讲解西兰花种植的注意事项。

  据市而谋

  海南岛的风总是湿漉漉的,混着热辣的阳光格外让人觉得黏腻。记者跟随李占省在当地的一家果蔬市场交流时,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当地人偏好口感清爽、汁水丰富的菜品。

  “这是我们专门为海南的岛域气候‘量身定制’的新品种,西兰薹。”在一家菜摊前,李占省拿起一支茎部细长、头戴西兰花“帽子”的蔬菜向记者介绍,再过几个月,这里更多的摊位都会售卖西兰薹。

  “西兰薹就是为填补夏季蔬菜市场供应空缺而设计的。”李占省说。海南夏秋台风频发,蔬菜种植与收获受到影响。以喜冷凉的西兰花为亲本的西兰薹,可以在五指山等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巧妙地避开台风的影响。

  有西兰花,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定制”西兰薹呢?

  李占省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当地的市场需求:西兰花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可居民们不习惯,卖不出去,再干再折腾也是枉然。

  “得给西兰花找个‘对象’!”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爽脆多汁的芥蓝引起了李占省的注意。自此,一个为当地市场量身打造的、由西兰花与芥蓝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西兰薹”应运而生。

  在制定农业生产的方案时,市场需求是许多青年科技特派员要算好的经济账。这经济账的学问,往往藏在细节处:

  交通方便的葡萄园,篱架设计常常是1.8米高,方便游客观光采摘,那位置偏远的葡萄园呢?“不如设计得最适合工人采摘、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提高经济收益。”黄建全的方案是把篱架降低0.3米,小小的物理距离,最终换来的是果农不小的经济收益。

  林下套种食用菌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具体在什么树下种什么蘑菇最划算?张国庆为北京昌平十三陵镇茂陵村的李树种植户定制了套种栗树蘑的方案。效果是实现了增收,还提升了李子品质。

  这经济账,也不断地解放着“科特派”的服务对象——农民的思想,开拓着他们的眼界。在湖北建始,汪波帮助过的农民,在学习机械密植油菜技术后,抓紧时间学习更多技术,“使劲琢磨怎么把这田种出成就感来”;在天津,黄建全帮助过的农民,能用葡萄成长的空间问题,给记者讲解种植技巧与人工成本的关系。

  看来,在“科特派”们挥洒过汗水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不只有作物,还有这些土地真正的耕耘者啊!

  春天,又一轮万物生长,青年科技特派员们再次奔赴全国各地的春耕现场。

  他们执科学之“尺”,勤奋之“剪”,为土地“量体裁衣”,为一寸寸期待丰收的土地,送去“高级定制”。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1日 12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