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你的下一部手机也许在“云端”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你的下一部手机也许在“云端”

来源:科技日报2023-05-29 10:16

  如今,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正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工作及日常生活。

  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个颇具意义的节点,中国移动将云手机作为5G算力终端产品的标志性应用推向大众市场。随着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全面系统推动云手机商用的步伐,用户使用实体手机时的诸多痛点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让云计算普惠民众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所言,云计算以“云”托起了源源不断的数据。以强大的“计算”为能源,数据创造出更新更高的价值,是行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是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支柱型产业。

  但是,云计算又该如何更好地与普通民众的信息生活相融合?

  一直以来,手机作为硬件设备,始终难以与软件解耦。从主流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基本配置为8G运存、128G内存的5G手机,市场门槛已降至1500元左右,5G手机普惠民众大势已成。

  但是,随着我国各类应用的海量出现,手机硬件存储空间的不可扩展性这一劣势也更显突出。与此同时,手机硬件有限的算力也在限制着用户体验。高性能处理器通常仅适配各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而旗舰款与入门款的价格差距,往往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这种矛盾对普惠算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云手机应运而生。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本地设备将用户的每一次触屏、陀螺仪的每一次转动等数据上行同步至云端;云手机运行的实时画面,则会以音视频流的形式下行传输至本地设备显示。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周武介绍,中国移动云手机是一款运行在云端的虚拟手机,是5G时代实体手机的延伸,响应的是用户“更轻巧、更快速、更安心、更便捷”的算力服务需求,是中国移动最新发布的“数字惠民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移动为推出数字惠民服务而提供的“看得见、摸得着”且唾手可及的数字应用产品。

  中国移动强调,以“算存增强、安全私密、端云协同”为关键特性,中国移动云手机将成为个人通往数智世界的新入口、企业开展数字化业务的新渠道、政务服务安全可控的新抓手。

  随着5G时代的深入和云网融合的推进,云手机的应用舞台变得宽广。但是,此前云手机概念流行产品表现乏力,真正有动力、有能力去推广云手机的,目前看来只有电信运营商,不仅因为他们一呼百应的产业链关键地位,更因为没有哪个产品比云手机能够更直接地体现“云网融合”这一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发展战略。

  突破手机配置束缚

  手机已是人们工作、生活须臾难离的重要工具,面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各种类型的手机,人们挑选的重要因素依然是强劲的性能、超大的容量、长时间的续航等硬件指标。

  尽管各大手机厂商想尽办法提升手机性价比,但痛点始终存在,无论多好的实体手机,存储空间似乎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应用需求,而对于有着“公私分离”需求的手机用户,烦恼尤多。

  如果手机能够超越终端性能,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能的服务,上述痛点也就迎刃而解。而这,正是云手机的优势所在。

  云手机让“手机”这一概念不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的实体。理论上有了云手机实体手机的存储空间可以很小,与网络无关的硬件性能也可以不太讲究。这是因为,在云端算力支持下,用户使用云手机的时候,可通过App、H5、小程序等多端操控,获得额外存储空间和端云协同体验,扩展应用和数据存储,实现实体手机的延伸应用。

  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第一,算力增强,应用一点即下,畅玩大型游戏。基于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的拥有强大算力的云服务,云手机可借助云端图形处理器算力,轻松完成复杂计算处理、图像渲染等任务,实现低端手机畅玩高端游戏。此外,由于计算、渲染在云端完成,终端的发热及续航问题得以大幅改善,全天挂机也没有电量焦虑,同时节省了大量手机存储空间。

  第二,手机“瘦身”。云手机提供了应用备份空间,不占用本机存储,用户可以将不常用或占用存储空间大的应用一键上传到云端,解放本地手机存储。

  第三,三重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云手机通过三重保护、数据隔离,可实现公私分离,或满足个人私密社交需求;应用安装在云端,可降低App对个人位置、通讯录等关键隐私信息的收集,防止隐私泄露。

  第四,一机多号、应用分身,带来效率提升。一台云手机可绑定多张号卡。每张号卡可用于应用分身、游戏多开,可多账号同时在线,避免频繁切换。基于上述功能,还可实现公私分离,工作、生活界限分明两不误,多号多开效率高。

  多重措施保护云端信息安全

  云手机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阿里巴巴就提出过云手机的概念,但因为网络无法匹配需求,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没有发展起来。

  云手机走向普及,离不开5G、千兆网络等通信“大动脉”和算力基础设施“大心脏”的强劲推动作用。据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介绍,仅中国移动就已开通5G基站超155万个,千兆宽带覆盖3亿户家庭,服务器总算力超8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高价值数据超650PB。

  但是,5G网络、算力设施的建设已相对成熟,为什么早期经营云手机业务的厂家,没有“修成正果”?

  在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黄海峰看来,早期云手机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挑战,网络能力不足,难以突破体验临界值,规模发展面临挑战;公有云的云渲染技术等关键云化技术未能突破;生态发展滞后,App适配性不足,缺乏应用支撑。

  网络资源、算力节点分布、专业技术、用户数量、流量、号卡、安全存储等电信运营商独有的能力和优势,突破了云手机发展困境,将实体手机能力向云端延伸。

  黄海峰强调,作为信息中枢,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手机上汇总。多部手机看似可以解决问题。然而,一方面,信息彼此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另一方面,同时携带多部手机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和管理成本。为了让手机更加轻便化、多样化,云手机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数据、硬件都搬上了“云端”,该如何保证云手机的信息安全?中国移动的答案是,可利用数据云端加密存储等技术,保护信息在云端的处理与流转;同时,云手机将提供设备锁、应用锁、云手机一键隐藏等三重加密,保护用户隐私。最后,云手机产生的数据“不落地”,即数字世界和个人生活的信息隔离,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信息安全。

  (记者 刘 艳)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