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侧”看女科学家:多彩的她有最蓬勃的力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侧”看女科学家:多彩的她有最蓬勃的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6-09 09:56

  放轻松,这一次,我们不谈科研尖峰,让我们跟科学家聊聊那些我们每个人都听得懂的话题:能描绘工作和生活里的你的颜色是什么?如果不做科学家会选择什么职业?如何用一个词形容女性“看不见”的力量?如果有个年轻人很有科学理想,你想对她或他说什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与欧莱雅中国共同推出《我们women科学家》,致敬科研“她力量”。在这部2分28秒的短片中,在各自领域内堪称科研翘楚的她们展现了多彩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一如她们所作出的选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渊是物联网安全领域的青年领军人才。这一次,她在镜头前讲述的不是网络安全的严肃话题,而是提到,她觉得白色能代表一部分的自己,因为白纸上可以绘就无数的想象与创造,就像她也在研究中始终保持着好奇心。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张建华选择了生机勃勃的绿色,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则选择了代表着丰富多彩生活的粉色,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铷钟产品首席专家贺玉玲眼中,柔和的、象征着希望与温暖的黄色最打动她。

  最一目了然的问题,得到了最简短直接的回答。

  这些答案看似处处不直接论及科学,却脱不开科研在她们生命里打下的深深印记。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黄芊芊选择了蓝色,因为那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仰望星空”“海纳百川”是她选择的浪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宁淼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因为在做大气污染治理的时候,对于宁淼来说,最幸福快乐的瞬间莫过于看着孩子们在湛蓝的天空下尽情玩耍。

  如果开启一段“平行人生”,不做科学家,你会做什么?

  “滑雪、潜水、摄影,最近想学古琴。”徐文渊给出了她的答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刘娟则想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自由职业者,尝试“能把控自己生活节奏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焕丽选择了“服装设计”。

  而常年背着行囊、历经艰险在野外考察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选择了“探险家”。车静团队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发表两爬新类群数量最多的团队,但是在她眼中,这个世界依然有无数的未知,等待她去探寻。

  很多科学家选择了“教师”,她们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刻,比如张建华想做一名幼儿园老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轻工学部主任吉兴香仔细想了想,她觉得如果换个职业,最吸引自己的可能是成为一名医生。这名制浆造纸绿色化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者依然向往这个职业担负的责任属性,她想要“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重回科技创新话题,女性是否有哪些潜在的属性,是属于她们的“看不见”的力量?

  最多的回答是“坚韧”。刘娟觉得是“宽容”,那是让我们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宝贵品质。而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凌认为,她会选择“水”这个意象去描绘女性,它“柔软、滋润,渗透力强”。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能。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女性占比已提高到40%以上。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在近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上表示,科技创新是不分性别的,强调“她力量”,是因为过去给女性科技工作者展示巾帼力量的机会和舞台较少,因此需要搭起特殊的舞台,让女科学家发出声音,展现风采。“女性领军人才数量不断提升后,平行论坛里或许就不必专设女性论坛了。”

  女性参与科学研究,不仅是女性本身发挥创新潜能、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渠道,同时,女性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也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如果一个年轻人有科学梦,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她们从自己的故事里得出了温暖而坚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凡说,“我们的努力也许不是马上会有回报的,但是要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是有回报的。”贺玉玲说,要“用我们每天踏踏实实的工作来为科学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宁淼则最直接地指向了一条路径:“朝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努力去钻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赵瑾说,她希望有梦的年轻人能“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勇敢一点去追求它”。

  这些回答凝聚了她们一路走来对科研赤诚的热爱,在一句话的寄语里,不是“过来人”说必须如此的指教,而是包含着她们对无限可能的温和期待。恰如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于晓所提到的:“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胡宁)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