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幻为中国影视发展增加动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幻为中国影视发展增加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6-09 10:06

  近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科幻剧集《三体》和科幻微短剧《柳夜熙·地支迷阵》等引发持续关注。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等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比去年增长47.9亿元。其中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表示,随着《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的实施,中国科幻产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期,总体积极向好。

  科幻影视迎来热潮

  《报告》显示,2022年共上映国产科幻电影10部,年度国产电影总票房前10名中,国产科幻电影占据4席,《独行月球》以超过31亿元票房获得年度票房亚军。2022年共上映国产科幻动画电影7部,票房为16.4亿元,《熊出没·重返地球》以9.7亿元票房居科幻动画电影首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玲介绍,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和腾讯企鹅有调联合进行的科幻产业消费市场调查显示,近5年来,21-40岁群体是科幻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可支配月收入万元以上群体中,近四成受访者每年观看1-5部科幻影视作品,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被科幻影视作品的想象力和独特视效吸引,近半数受访者被科幻影视作品的故事性和知名度吸引,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观看科幻影视作品是受原著影响。

  和《报告》结论以及科幻产业消费市场调查结果相一致,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认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科幻影视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想象力的创造主体和消费主体。2019年曾因《流浪地球》的上映被称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的上映以及《独行月球》等影片和《三体》等剧集的出现,再一次回应了人们对中国科幻影视热潮的期待。“头部影片从本世纪初的古装武侠大片到现在的科幻大片,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成果。”他说。

  IP改编是科幻影视的主要内容来源,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仍以刘慈欣这样的头部作家以及国外译介而来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微信读书“2022出版科幻类图书阅读量TOP20”中,译介作品占18席,本土原创作品仅占2席,一些外国经典科幻图书稳居推荐榜单前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郭万超认为,虽然中国科幻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现在不管是科幻产品还是IP,都聚集于头部,他呼吁从业者“在编织故事、科技支撑、资本运营等方面谋篇布局,促进新的优秀科幻IP早日出现”。

  业内也希望有更多政策、资金注入科幻领域,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系,让产业板块变大,实现“厚积薄发”。不少业内人士还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科幻教育,用大量科幻内容丰富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以推动科幻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说:“这应该是一个科学体验项目,也是一个科幻研学对象。”

  微短剧成新增长点

  当前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呈现出许多亮点,其中科幻微短剧、中短视频等表现活跃,不断拓展科幻应用场景,激活视听消费,融合发展态势明显,成为科幻产业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规划备案通过的科幻微短剧有149部、3100集,上线备案通过的科幻微短剧有13部、250集。2022年,抖音、快手、B站共发布16.2万条与科幻有关的中短视频,三大平台科幻账号合计粉丝量为1.4亿。

  陈少峰指出,近来AI产业与科幻产业的融合快速增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科幻产业从业者很强的紧迫感。他认为,科幻影视的发展不必局限在资金投入大、制作周期长的现象级IP孵化和超级大电影的制作,应以内容为王,创作更多爆款作品,推动科幻产业全面、均衡发展。“短视频时代叠加数字人时代,使创作者获得了更多创作的契机和成功的可能。”不少年轻人从科幻微短剧或中短视频入手,寻找有科学元素和想象力的创意点,慢慢磨炼自己,现阶段不一定需要很大的投资,下一步再争取做大做强。

  《报告》显示,微短剧现已形成横屏短剧和竖屏短剧两大阵营。2022年,科幻横屏微短剧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芒果TV、B站等平台共上线8部。芒果TV大芒计划出品的《妻子的秘密世界》、爱奇艺上线的《去你的世界再爱我一次》、腾讯视频播出的《未来商店》等热度较高。5部科幻竖屏微短剧均在抖音上线,其中以虚拟人为主角的《柳夜熙·地支迷阵》2022年共更新10集,累计点赞量近千万。

  业内专家认为,微短剧因其体量轻、节奏快和时长短的特点日益受到观众喜爱,目前急需差异化的优质内容,破解同质化难题,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幻题材因此受到热切关注。咪咕科技、抖音等上马多部科幻微短剧,掌阅、中文在线等传统网文平台正以单集1分钟、单部100集的竖屏小程序短剧乘势而起。2023年会有更多科幻微短剧上线,可能“蚕食”原有的网络电影和低成本长篇网剧市场,推动微短剧更加规范化、品质化,更加繁荣。

  努力挖掘文化元素

  据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介绍,东方影都拥有国内领先的影视虚拟化平台、亚洲最大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以及影视后期全流程数字影音中心等。影视虚拟化平台的穹形面部扫描系统由国内自主研发,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动作捕捉系统有144个摄像头,占地约600平方米。《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第一个采用了这套设备,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影片80%的视效预览。《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采用这套设备对1919名群众演员进行了动作捕捉,把剧本从头到尾进行了虚拟预演,大幅节省了筹备调度和实际拍摄时间。东方影都也有高速安全的工业网络和先进的影视云服务,有3D打印、数字建模、激光雕刻等先进设备。乌尔善执导的《封神》、路阳执导的《刺杀小说家》、饶晓志执导的《万里归途》、宋阳执导的《超能一家人》、彭顺执导的《危机航线》等也都在这里拍摄,导演们共同探索电影新技术的更多可能。

  陈旭光认为,中国科幻影视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流浪地球2》《刺杀小说家》等甚至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当前科幻影视的主要努力方向应该是在作品中进一步表现中国文化,比如系统化地打造中国神话中的各种形象并一步步推向世界”。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认为,科幻作品的国际化趋势非常明显,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科幻内容创作平台“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兼CEO姬少亭表示,近年来其团队做了大量科幻文学的国际交流工作,比如组织各种工作坊和科幻春晚等,邀请海内外科幻作家实地考察并进行创作,其团队六七年来还引进了近300个科幻作品版权。她认为,科幻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容易理解的一种语言,“搭载在上面,我们可以进行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

  世界各国的科幻作品都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如美国漫威动画的超级英雄,日本二次元动漫的机甲战士,德国科幻的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崔亚娟认为,应该建构中国特色的科幻产业,探讨中国科幻影视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表达,努力挖掘中国科幻产品的文化元素,折射中国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变迁,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中国科幻的‘中国性’应该被世界看到,中国科幻在未来也会引领世界科幻的风潮”。(苗春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