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健康成生意 主播应避免被流量“绑架”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当健康成生意 主播应避免被流量“绑架”

来源:文汇报2023-06-16 15:08

  “减肥主播”“饮酒网红”年纪轻轻遗憾离世

  当健康成生意,主播应避免被流量“绑架”

  ■本报记者 李晨琰

  近日,体重312斤的网红“翠花要逆袭”在减肥训练营不幸离世,引发网友关注。在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每天都会发布训练视频,除了白天训练,她还会在晚间直播,配合“减肥训练营”拍摄宣传视频。高强度的训练让她一度在60天内暴瘦57斤,既看到减肥的实效,又尝到流量的甜头,这让她一发不可收。令人没想到的是,近期,她却突然离世。

  站在直播的风口,如此令人痛心的案例并非个例。此前,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位“饮酒网红”因拼酒直播,过量饮用白酒而离世。将健康当作一门生意,鲜活的生命如何避免被流量“绑架”,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

  疯狂的猎奇心态,部分主播付出生命代价

  知情人士称,“翠花要逆袭”的一系列减肥视频获得了很多健身爱好者的喜欢,并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某社交平台粉丝数已破万。鉴于她日益“自带流量”,最初加入的减肥训练营需要她交钱减肥,但很快,之后的几家减肥训练营已不用她交费了。“拍减肥视频,相当于给训练营做宣传,训练营反而会给她发工资。”知情人士说。

  悲剧往往发生在收割流量之后。经历每天长时间的减肥训练后,她明显感到身体扛不住了,更令人意外的是,最终传出她不幸去世的消息,生命定格在21岁。

  直播间的疯狂已超出理性。为满足看客猎奇心理,直播间的花招层出不穷,有人直播吃生鸡蛋、喝芥末水、洗脚水,甚至有主播因网友起哄,在直播过程中直接喝下农药。这一举动令直播间的观众毫无心理准备,而此前起哄的网友们纷纷退出了直播间。

  “为获得持续关注,部分主播只能靠不断挑战生理和道德红线,来刺激观众的神经。”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缪佳分析,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很多人乐于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示自我、吸引关注,这看似是一种便利和选择,实则也是一种束缚甚至是“操控”,尤其当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和认知时,被推着往前走,“这也导致很多视频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网络直播,多个平台也出台了管理规范。但应对平台处罚,主播们自有一套。近段时间,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有冒头趋势。当平台对这类不良行为封禁时,主播很快用“小号”重新开播,甚至还会用“黑话”逃避监管。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到,平台在进行算法推荐时,不应将低俗的兴趣点作为标签进行内容推荐。其次,要对主播进一步做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用户举报权限,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法》中的真实身份认证制度,避免部分主播切换账号逃避监管。

  过度减肥渐成网络风气,极速瘦身不可取

  不良直播导致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引发大众纷纷效仿。在平台上,减肥主播并不少见。在过度减肥渐成网络风气的当下,“翠花之死”或许是一个警醒:选择舒适的、可以长期坚持的减肥方式,才能在追求苗条身材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魄。

  “快速减肥最典型的危害就是营养不良,从而引发身体一系列连锁反应。”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介绍,不久前,某明星分享了一份短期内能瘦20斤的“瘦身食谱”,引发不少人效仿。

  翻看这份食谱,韩婷表示,“该食谱能量摄入严重不足,膳食营养素如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都严重缺乏,这种极低热量膳食模式下的减重方式不仅会导致体内水分和肌肉大量流失,降低基础代谢率,还会使减重行为难以坚持。”

  韩婷补充道,即使这样成功减重后,也极易引起反弹,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骨质疏松、生理周期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事实上,确有网友尝试这份食谱后,发出“我也想瘦,但心脏不允许”的感慨。

  在医生看来,每月减重2至3公斤才是安全、健康的减重方式,医学营养治疗、体力活动和认知行为干预是治疗肥胖的基础,也贯穿着体重管理的整个过程。

  “在保证合理膳食的同时还要配合适宜的运动治疗,如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改变不良认知及行为,避免久坐、规律作息、控制进食速度、足量饮水、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在外就餐、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等。”韩婷说。

  此外,医生强调,一个个遗憾的案例再度提示大众对“健康”的认知,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也是心理上、认知上的健康观,是正向的,而非扭曲的、极端的。(文汇报)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