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创新成果“新”在哪里?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创新成果“新”在哪里?

来源:光明网2023-07-12 10:40

  7月4日-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以“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为全面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实力,构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展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新成就。

  大会期间,“新品发布”正式公布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成果”和“产业创新成果”两大榜单。深信服可扩展检测响应平台XDR从申报的230余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成果”。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创新成果“新”在哪里?

  据了解,本年度数字经济新品凸显“数据”与“智能”,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全国16省市地区、180家企业参与,共计申报230余项成果,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先进计算、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等20余个细分赛道。征集成果经市场调研、专家评审,秉承一企一项、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聚焦关键领域,兼顾赛道均衡,依据同行业产品领先性和市场发展前景等标准,选出具有自主创新性、科技领先性、重大突破性的首创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共37项。

  聚焦安全运营、攻防对抗场景,深信服可扩展检测响应平台XDR围绕安全工作核心——威胁检测与响应,有效解决威胁看不清、难定位、难溯源,安全设备碎片化难协同、事件响应难闭环等问题,让攻防对抗更高效,安全运营工作更省心,实力诠释“检测响应新范式”。

  创新成果“新”在哪里?据介绍,深信服XDR可全面采集E+N遥测数据,端点侧遥测源采集包括主机、用户、文件、进程等行为数据,网络侧遥测源采集包括网络行为数据、网络全流量和文件Payload。经过E+N端网关联可提升检测准确度,抬高黑客绕过检测的成本,同时可串联多维证据,能有效提升研判效率与处置精准度。

  深信服将安全GPT技术应用在可扩展检测响应平台XDR,实现安全运营“自动驾驶”,在威胁检测方面,通过高质量企业级数据的训练,应用了安全GPT技术的深信服XDR,能够高效发现高级威胁,尤其是在高对抗场景下的绕过检测取得了显著效果提升。在全局监测方面,只需要在深信服XDR首页界面,点击进入窗口进行提问,安全GPT可以即时回复全局安全趋势,进行个性化的数据统计、检索与资产漏洞清点排查需求,自动化完成漏洞预警、资产盘点、数据统计等重点工作,还能快速将资产关联到人,轻松闭环。在事件分析方面,安全GPT技术接入XDR平台后,当发现安全事件时,只需要在详情界面,点击“安全GPT”按钮,可以直接弹出对告警详细信息的解读,还可以通过对话式提问,查看数据包详细内容、解读攻击手法、追溯资产信息、查询攻击者信息等。在处置响应方面,有安全GPT技术加持的深信服XDR,可以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安全事件,秒速提供专业、可落地的响应处置建议,包括隔离主机、联动防火墙封堵、及时更新安全设备规则库等。

  深信服在国内率先推出XDR SaaS化交付模式,带来“四个高效”的全新体验:开箱即用,高效交付上线;数据驱动,高效迭代能力;云端专家二次研判,高效分析响应;微信订阅,高效获取事件信息与响应。除了平台自身能力,深信服SaaS XDR还可对接托管检测与响应服务MDR,实现云地协同7*24小时在线,持续监测威胁和事件,从监测、判断、调查到处置,服务专家实时处置闭环,定期汇总成果和分析安全趋势,减轻运维人员日常工作压力,让安全工作省力省心。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创新成果“新”在哪里?

  此外,本届大会设置“1+6+6+N”活动框架,推出六大高峰论坛,配套六大特色活动,组织多场专题论坛以及系列活动。作为在网络安全、云计算领域的科技企业代表,深信服受邀出席全球数字治理合作论坛,深信服产业研究院院长鲍旭华参与了全球数字安全与合作圆桌讨论。

  鲍旭华对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全球数字技术的三大挑战,包括云端本地管理割裂、运营能力瓶颈以及安全挑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数字技术未来趋势: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开发运营融合、安全和发展融合。(柯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