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7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机械史与机械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共 40 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机械遗产是机械技术与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留存的重要文化资源。认定与保护中国机械遗产有利于增强创新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养。
机械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普与评价处副处长刘惠荣介绍,为推动中国机械遗产保护和利用,挖掘我国机械遗产的内涵和价值,研究中国机械为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推动机械遗产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2021年起组织开展中国机械遗产(Chinese Mechanical Heritage)认定工作。
秦陵铜车马、勾综式提花织机模型、汉阳造步枪、中央机器厂千分尺、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和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等共7项机械遗产入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评选的首批中国机械遗产名录。
本次研讨会正式会期一天,共有12个学术报告,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进行。上午组共5个学术报告,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张柏春做题为“中国古代机械技术体系的形成”的报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方万鹏做题为 “《闸口盘车图》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从社会文化维度解读中国古代水力机械的一个尝试” 的报告;天津大学陈印政做题为“北洋大学机械学科的创建与早期发展”的报告;清华大学游战洪做题为 “汉代弩机技术复原试验中的数据测量与性能验证” 的报告; 景德镇陶瓷大学吴军明、蔚永辉、韦有明做题为 “明代景德镇制瓷陶车研究” 的报告。
下午组共7个学术报告,分别是天津大学苏轩做“近代大牵伸技术向中国的转移”的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徐子钦做题为“活性污泥法在上海的引入”的报告;清华大学秦晋、杨舰做题为“叶在馥与川江轮船设计的改进”的报告;云南农业大学宋雨轩做题为“中国对越南农业机械技术援助研究(1955-1978)”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昕、孙烈做题为“中国球墨铸铁的早期研制与运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姜全武、孙烈、吴世磊做题为“德国MDO车床及其在物理晶体学中应用”的报告;内蒙古师范大学刘超做题为“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发展”的报告。
机械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主持闭幕式。机械史分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冯立昇,机械史分会主任委员张柏春研究员分别进行了总结致辞。(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