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守护万物和谐共生
首页> 科技频道 > 正文

中国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守护万物和谐共生

来源:新华网2023-08-21 10:56

  新华社西宁8月21日电 题:中国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守护万物和谐共生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周盛盛

  作为美丽中国“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从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滨,万物共生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国家公园的珍禽异兽不断回归,尽显自然与生态之美。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日前在青海西宁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共商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集聚力量助力旗舰物种保护。

  目前,中国已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开启了自然生态保护新篇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畅通跨境通道,东北虎数量超过50只,东北豹数量超过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

  专家表示,作为地区生态维护的代表物种,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的恢复是生态生物多样性稳定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向好的显著标志,对丰富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被誉为“生态系统风向标”的旗舰物种恢复,也意味着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中的动植物正在健康生长。在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及国家公园候选区内,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蒂芬·波拉斯基感慨地说:“中国用实际行动努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造福民众和地球。”

  国家公园自建设以来,始终重视以科技力量为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护航。在本届论坛的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区内,一件件用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奇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与会人员驻足观赏。

  “我们利用无人飞车等科技设备,以及面向自然生态监测和碳汇实时测量的地面智能终端,有效助力国家公园内的旗舰物种监测与保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总工程师祝明介绍说。

  如今,在各地的国家公园内,处处可感受十足的“科技范儿”:四川通过建立大熊猫遗传数据平台,掌握了500余只大熊猫的DNA档案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对虎、豹、熊、猞猁等30多种动物进行AI识别分类;地处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冰川,监测方舱车可以将监测结果通过卫星传输,坐在家里就能看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是怎么形成的……

  国家公园不仅是珍稀物种的“世外桃源”,也是周边民众享有的优质生态产品。“我们更加注重在保护中改善民生。”关志鸥说,眼下各地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开展特许经营、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等。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特许经营”体制,通过培训当地牧民担任自然体验向导,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同时探索“一户一岗”生态管护机制,累计有约2万名牧民从放牧者变身管护员,每年可获得2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

  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还将持续释放。本届论坛正式宣布,中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和品牌打造,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绿色发展成果。”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