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链”融合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供需牵引,有效配置各类要素,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协同发展,在这样一个协同体系中,不同主体和链条之间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以“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制造强国”为主题的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先进制造专场活动在广东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办,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推进“四链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开出良方。
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除了核心技术支撑,还需要各方通力协作,但目前却仍存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间相互脱节等问题。
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其中,激光产业备受瞩目,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先进制造专场活动以激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讨论,针对实际问题想办法、找方案、谈合作,促进高性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推动产学研各方形成合作,实现了项目签约落地。4家企业与阿秒科学中心共同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围绕高性能激光器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攻关、技术平台搭建等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展开深入合作。
阿秒科学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介绍,该中心将瞄准基础前沿领域、产业工业领域以及国防科技领域需求。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他希望各界能充分利用这一科学装置,把效能发挥到极致。
“我们国家科研成果很多,但在成果落地方面还要转变思维动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搞科研往往会追求世界第一,但成果要落地追求的是稳定可靠,让用户方便使用。
一个新的科研成果真正落地,要经历许多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支持,就像刚刚发芽的种子,只有社会共同栽培,才能结成硕果。此次活动为企业家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互通搭建平台,有助于实现前沿科学成果向产品的落地。
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活力强、复杂程度高、成果转化多的领域,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产业链、创新链上各主体的积极参与、紧密合作。
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活动前期面向激光领域领军企业、重点科研单位征集了相关产业问题,以寻找“真问题”为目标,针对问题的可行性、真实性、时效性、价值性等充分征求科学家和产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凝练提出15个亟待解决且符合实际的产业和技术问题发榜公布,征求解决方案。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揭榜方”之一,在阿秒科学中心建设中发挥了企业创新力量。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晓华认为,此次活动为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之间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企业去思考如何把科学家的样品,实验室的产品,做成能够服务社会的商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好服务。
陈晓华用“卷”来形容激光行业,不过是良性的“卷”。他认为,这让企业自我更新能力加速,倒逼企业通过创新研发降低成本,是缩小中国激光产业和国外的差距的巨大驱动力。“当一个个企业把面临的问题一个个真实地解决,汇集起来就会成为中国创新驱动的洪流,真正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活动中,由国内激光器研发生产企业、超快激光科学研究领域科研院所、高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高性能激光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联合体将持续带动产业区域性聚集,促进高性能激光技术、产业、应用的有机协同,实现联合体成员的共同进步和资源共享,助力产业链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为我国高性能激光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最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切实提高科技成果实施率和产业化率。激光产业,大有作为,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在主旨报告中所说,“63岁的激光既成熟又年轻,未来仍有许多挑战和机遇,新生的激光智造产业更有许多诗和远方。”(记者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