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从工博会看专利“变现”
首页> 科技频道> 头版 > 正文

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从工博会看专利“变现”

来源:新华社2023-09-22 10:42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办。作为本届工博会的九大专业展区之一,高校展区参展高校和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医学检验中,患者往往要抽五六管血,等一两天,乃至更久才能拿到检验结果。这一状况未来能否转变,可否只需几滴血,就能在一至两小时内完成数十项指标的精准检测?在上海交通大学展区,基于“液相芯片”的单管多指标检测技术,是实现上述愿景的一种有效手段,吸引不少人驻足了解。

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从工博会看专利“变现”

  工博会高校展区,上海交通大学的展台工作人员利用模型介绍新型编码“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技术。新华社发(刘颖 摄)

  记者了解到,本届工博会,共有87所高校携815个项目参展,展区展示面积达8600平方米,亮点纷呈。

  复旦大学展出的“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是一款应用于人体的聚乳酸冠脉可降解支架。武汉大学带来了“内镜精灵”,结合AI技术,可为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提供有效支撑。南京大学的“能源地下结构与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实现了低成本、高能效、高品质供冷供热。西北工业大学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瞄准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工程需求,核心产品在实现自主可控的同时,关键参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让高校科研成果“落地生金”——从工博会看专利“变现”

  工博会高校展区,武汉大学的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内镜筛查诊断系统。新华社发(刘颖 摄)

  记者在工博会上了解到,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本届工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800多家企业参展。我们这次带了25项偏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参加展会,其中不少已经完成了初步产品化。这两天有不少企业和投资人,专门到高校展区与我们进行接触。”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欢喜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工博会高校展区,除了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还可以看到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员”。刘欢喜介绍,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除了技术的攻关突破,畅通转化流程同样是关键一环。

  以上海交大为例,刘欢喜介绍,这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员”不仅熟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而且具备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等综合能力,专员们不仅在现场为前来咨询的企业解疑答惑,展会后还可继续提供“一对一”服务。

  此外,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工博会期间高校展区将举办数场路演。20日下午,第一场路演已经举办,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6项成果吸引了场内观众驻足。今年高校展区还创新推出“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首批上线208项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充分发挥溢出效应,构建“365天”技术推介网络。(记者杜康、龚雯、吴振东)

[ 责编:金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