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引领”的背后,他们曾一波三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引领”的背后,他们曾一波三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9-26 09:51

  6年前博士毕业时,陈辉因缺“大文章”差点儿放弃科研,但他挺了过来,随后迎来大爆发,成果2次登上《科学》、1次登上《自然》。前不久,他受邀成为《自然》评述文章撰稿人。

  那是一封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辉颇感意外的邮件。写信人是《自然》编辑,内容是邀请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为4篇刚接收的《自然》论文撰写评述文章。

  这4篇论文共同聚焦超导领域最前沿、竞争最激烈的方向之一 ——配对密度波研究,高鸿钧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日前,陈辉和高鸿钧撰写的评述文章在《自然》的“新闻和观点”(News&Views)栏目刊发。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3位审稿人的“拒绝”

  尽管在《自然》《科学》上发表过几篇论文,但陈辉没想到能成为《自然》的审稿人和评述撰稿人。

  这可能源于2021年,陈辉作为第一作者、高鸿钧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在新型层状笼目结构超导体CsV3Sb5中观测到了旋子配对密度波,突破了只有在强关联的铜基高温超导体中存在配对密度波的限制,为进一步接近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路径。

  “引领”的背后,他们曾一波三折。

  2020年,在做实验的间隙,陈辉打开预印本网站,查看最新研究在关注哪些前沿问题。他在一篇后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论文中看到了一种新制备的超导材料,其晶体结构是六角星,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笼目结构”。

  这种新型材料引发了陈辉和高鸿钧的关注。于是,他们马上与组里有着丰富的材料制备经验的研究员杨海涛合作。不到一个月,杨海涛便指导学生做好了高质量的新型层状笼目超导体材料。

  一开始,陈辉和高鸿钧的目标并不是找配对密度波,而是想深入探究该材料有什么特殊的超导态。2021年整个春节假期,在高鸿钧的指导下,陈辉和团队成员24小时轮班做实验。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串不同以往的信号,原本在空间上应该平行、均匀分布的周期直线条纹,在很小的能量窗口出现了振荡,变成了周期波形条纹。

  团队与长期合作者、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汪自强交流后发现,他们可能观测到了配对密度波的证据,且是在铜基超导体以外的非常规超导体系中。如果能够证实,将是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这让团队感到惊喜。当年3月,他们把论文投给了《自然》。然而,一个月后他们却收到了“拒信”,而且3位审稿人一致给出了负面意见。

  “审稿人不相信我们能做出来。那时,全球顶尖的研究组都在寻找配对密度波,但很难得到关键性证据。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质量不高,很难让他们信服。”陈辉告诉《中国科学报》。

  陈辉很沮丧,找到导师高鸿钧询问下一步怎么办。他们再一次仔细阅读审稿人的意见,看到了一丝希望。“虽然态度是负面的,但认为我们的结果非常具有创新性、非常重要,还给了很多建议。”

  高鸿钧和陈辉决定再试一次,采集高质量的数据。

  他们向《自然》编辑“申诉”,并很快得到再试一次的机会。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陈辉和团队成员进入了“战斗状态”。

  不断试错 最终突破关键实验技术

  团队成员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国际上几个顶尖的研究组都在做类似的研究,关于新型层状笼目超导体材料的论文几乎一天一篇甚至几篇出现在预印本网站上。

  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在于“精度”。配对密度波的“信号”隐藏在许多原子之间,就像宝藏暗藏在一堆厚厚的落叶下,必须把所有落叶扫开,才能清晰看到“信号”。

  移开一个原子简单,移开成千上万个原子很难。陈辉和团队其他成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前一个月里,他们进展都不顺利。

  关键的转折点终于出现了。陈辉找到了一把“电动扫帚”——团队自主设计组装的、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STM/S)。

  有一天晚上,陈辉在实验室“扫”了一天“树叶”,准备回家前再一次调试了软件运行模式,让电脑自动“扫”。第二天,他意外地发现,STM居然慢慢地把“树叶”向一边扫去。陈辉意识到,这次调试可能找到了一种高效率的试错方法。

  随后,高鸿钧指导陈辉和团队其他成员研究拓展这种模式。他们仅用几天时间,便“扫”出了大面积的干净区域,配对密度波的“信号”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021年6月,他们再次向《自然》投稿。这一次,《自然》接收且“加快发表”了论文。

  他们的研究不仅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非常规笼目超导态的独特性质,也首次在实验上在铜基超导体以外的超导体系中发现非常规配对密度波。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陈辉总结说,“新奇的物理现象一直都在,但有时它们会跟我们‘捉迷藏’,只有不断尝试,才有机会发现它们的线索,然后心思缜密地将其一步步挖掘出来。”

  一度想放弃科研 坚持终获硕果

  在高鸿钧课题组,国际视野、勤奋和效率、胆大和心细缺一不可。挑战科学难题的过程犹如上战场拼搏,只有勇猛精进才能攻克艰难险阻,高鸿钧将其称为“优良作风”。

  “实验上,他要求我们胆大心细,不要跟着别人走;细节上,他也对我们严格要求。”陈辉说,比如,采完数据,一周之内就要做好分析与初稿准备,而别人的进度一般是几个月;在细节上,对图片上字母的大小,以及图片、文字间的距离等,都有严格要求,希望展示出来的是严谨、专业且“好看”的科研成果。

  “对于重要的文章,我们在投稿前开会时,高老师会要求我们将论文一字一字地读出来,一段一段地讨论,包括每个图示和正文后面的补充材料都是如此。”陈辉说。

  事实上,“高产”的背后,陈辉曾差点儿放弃科研。

  2017年,博士读到第6年,陈辉还没有拿出一篇像样的“大文章”。那时已经成家的他想早点儿安定下来,差点儿放弃科研。

  恰好,组里新来了一台先进仪器——超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高鸿钧希望陈辉留下继续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参与仪器搭建工作。

  陈辉纠结过:留下来,可能两年后出不来成果,还是找不到工作,无法安定下来。“但这是个机会,我想再闯一闯,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博士后的两年里,陈辉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实验。博士后快出站时,陈辉在博士期间积累的大量数据与严谨细致的分析能力,终于显示出了“威力”。

  苦尽甘来。2019年9月,陈辉作为第一作者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并迅速“出圈”。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可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折纸”。

  2020年初,作为共同第一作者,陈辉又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利用超高能量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为铁基超导体马约拉纳零能模近量子化平台研究贡献了极高质量的实验数据。由于近几年丰硕的成果,2022年,陈辉被中国物理学会授予“胡刚复物理奖”(实验技术)。

  “我很幸运,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陈辉透露,他和团队其他成员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

  “现在我们只是观测到了配对密度波。下一步,我们希望了解它与材料中其他物态的竞争关系等,以期揭示配对密度波的机理,深入了解超导态的本质。”陈辉说。(韩扬眉)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