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欧阳自远:对印度“月船3号”有两大误解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欧阳自远:对印度“月船3号”有两大误解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9-27 10:11

  近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月船3号”的最新消息,他们正在努力尝试与着陆器和月球车取得联系。不久前,因处于“月夜”期间,“月船3号”进入休眠状态。目前,科学家正在等待“月船3号”“醒来”,按计划继续探测月球“南极附近”是否存在“水冰”。

  自8月底成功在月球着陆后,“月船3号”携带的探月车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已在其着陆地区表面发现了硫等多种元素成分。

  作为深空探测战线上的“老兵”,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一直非常关注来自月球的消息。欧阳自远在密切关注“月船3号”的各类信息时发现,目前对“月船3号”的报道可能存在两大误解。

  “一是对其着陆地点描述不准确,二是对‘水冰’资源存在过高期待。”近日,欧阳自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这两大误解需要澄清。”

  着陆月球“南极”?错!

  搭载着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的“月船3号”于7月23日发射升空,并于8月23日在月球表面着陆。

  欧阳自远注意到,在其着陆的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国际上不少媒体和自媒体不停更改“月船3号”着陆地点及其与“南极”的关系。

  一开始有些媒体称“月船3号”成功着陆“月球南极”,甚至夸大其词称“印度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抢登月球南极的国家”。几天后,各类报道又将“月船3号”着陆点陆续改为月球“南极极区”“南极极区附近”。

  欧阳自远在一张“嫦娥一号”拍摄、综合研制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绘的全月球影像图》的底部边界上,用黑色标注出“月船3号”的着陆点位置。

  他解释道:“月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法线的夹角只有1.5度,几乎垂直黄道面。我们通常参照地球的情况,把月球上纬度88.5度到90度的区域称为月球的‘南极’极区与‘北极’极区。”

  45亿年前,地球曾遭受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的撞击。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月球,而地球被撞击后的自转轴倾斜了23.5度,正是这一倾角的存在,让地球上出现了气候的四季变化。根据气候特点,科学家将南纬66.5度以南与北纬66.5度以北的地区定义为南极圈与北极圈,也就是地球南半球的南极极区与北半球的北极极区,气候带属于南寒带与北寒带。

  和地球一样,月球也有自转。不过,月球自转轴倾角只有1.5度,比“歪”着转的地球要“正”得多。“虽然月球上没有四季变化,我们也约定俗成地按照地球上与自转轴倾角互余的纬度来规定月球的极区。”欧阳自远说。

  因此,“月船3号”并没有在月球“南极”着陆,也不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说法。

  根据测算,“月船3号”的着陆点与月球“南极极区”的最短距离还有619公里,距离极区还很远。

  因此,欧阳自远表示:“错了!‘月船3号’着陆地点不在月球‘南极’、不在月球‘南极’的极区,也不在‘南极极区附近’。”他认为,客观、真实地说,“月船3号”着陆在月球南纬69.37度、东经32.35度的位置。

  “水冰”开发还不现实

  对“月船3号”着陆点的关注再度引发人们对月球“水冰”开发的热情。对此,欧阳自远泼了一盆冷水。

  “从地形上看,月球‘南极’区附近分布着许多小天体撞击砸出来的撞击坑,在撞击坑底部存在阳光照射不到的永久阴影区,这些地区的确可能存在‘水冰’。”欧阳自远说。

  2009年,美国在月球撞击坑观测和传感卫星(LCROSS)任务中发射了一枚火箭撞击到永久阴影区中,随后一个跟踪火箭的航天器搭载了4台光谱仪,穿过尘埃羽流对其进行采样分析。“这次任务确认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真实存在‘水冰’。”欧阳自远说。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大家很容易想到,如果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水冰可以直接解决用水的问题,电解水可以生成氧气和氢气,有了氧气和水的供应,人就可以在月球上长时间生存。”欧阳自远说。

  然而,和“丰满”的理想相反,“骨感”的现实却是——如何才能把这些“水冰”提取出来为人所用?

  在欧阳自远看来,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面临极大困难,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永久阴影区内温度在零下220摄氏度,比地球上最低的温度还要低得多,挖掘‘水冰’的机器下到永久阴影区都‘冻僵’了,不能运行。”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当下利用这些‘水冰’还是不现实的。”

  为此,欧阳自远提出一个更加容易实现的想法。“人们可以携带少部分水到月球上,通过电解水释放出氧气和氢气,将氢气储存起来与月球土壤中的钛铁矿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他表示,“循环使用这些资源就可以维持氧气的持续供给。”(记者 甘晓)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漫话健康|得了支原体肺炎,啥时候能上学?
2023-12-05 11:28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
2023-12-05 10:59
涵盖了步行、骑行、地铁出行、公交出行、不停车缴费、机动车停驶、混合动力汽车出行等低碳出行场景,以及无纸化办公和在线会议等低碳办公场景。
2023-12-05 10:29
“不可调和的矛盾”握手言和了?
2023-12-05 10:13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尚无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的研究与试验验证能力。
2023-12-05 10:11
那让人直呼“美呆了”的极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地磁暴又是啥?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2023-12-04 17:5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12-05 04:55
当地时间3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与会代表与嘉宾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全球冰川。
2023-12-05 04:55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在振兴发展的路上并不服“老”。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积极扬长补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迎接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GDP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位列全省第一。
2023-12-05 04:5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023-12-05 04:55
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
2023-12-04 10:21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2023-12-04 10:20
相比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X射线三维表征技术,透射电镜三维取向重构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
2023-12-04 10:20
近日,上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三大行动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发展,找好动力源、下好先手棋、释放新动能、培育“核爆点”。
2023-12-04 10:19
去年,艾超带领团队在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发现了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3-12-04 10:18
设立于1994年的杰青项目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五年内给予稳定的经费资助,在科技界广受好评。
2023-12-04 10:18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  “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3-12-04 10:16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传递出中国将更深层次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信号。
2023-12-04 1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2023-12-04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