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20 10:08

  近日,在第七十四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嫦娥五号团队获颁“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总设计师胡浩在颁奖仪式上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劳伦斯团队奖”设立于2001年,是国际宇航科学院每年颁发的两大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宇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宇航项目团队。嫦娥五号在技术创新、科学发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式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胡浩介绍,围绕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科研人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完成6批258份、共77.68克月球样品发放,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代表性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对月球样品研究,测定年轻的玄武岩形成时间为20.30亿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历史;二是在月球晚期岩浆活动成因方面,推翻了岩浆源区富含放射性元素提供热源、富含水降低岩石熔点的主流假说;三是发现了第六种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胡浩表示,为有效推进月球样品的联合研究和应用,促进科学成果的国际共享,我国面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申请。

  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嫦娥六号目前正按计划开展正样阶段研制工作,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

  同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六号与嫦娥五号有哪些不同?

  胡浩告诉记者,任务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嫦娥六号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二是任务实施过程中引入了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三是增加了国际合作内容。”

  据介绍,迄今人类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上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有望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

  第七十四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国家航天局还发布了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将开展月球多物理场、区域地质剖面探测与研究,月基对地观测与研究等工作,将与嫦娥七号等共同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欢迎各国与国际组织加入,开展任务级、系统级、单机级合作,共同实现更多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冯 华)

  (段宇濠参与采写)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