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斤重图纸里的智慧与汗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1斤重图纸里的智慧与汗水

来源:科技日报2023-11-21 10:25

  尽管手头还有其他科研课题,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以下简称“胜利钻井院”)自动化钻机项目组长付广萌还是一咬牙,毅然接受了研发设计“胜利天工”新型动力猫道的艰巨任务。11月18日,在向记者回忆上述一幕时,付广萌仍然记忆犹新。

  动力猫道即钻井用自动化猫道,主要用于钻井作业时,钻杆、钻铤、套管等石油管柱在地面排管架和钻台面之间的往返输送,是钻井自动化的得力助手。

  “时间上最多半年,并且不算上加工制造和现场装配应用的时间,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一场恶战。”在胜利钻井院自动化钻机项目团队的会议室里,7名成员集体沉默,他们知道这里面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厂商”

  八年前,当中国石化第一代国产动力猫道诞生时,所有研发人员都兴奋于实现了钻井管柱自动输送,人力得到解放。然而这些年来,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领跑行业的担子重新压在胜利研发人员身上。

  今年,中国石化新疆工区有15套石油钻机等待配套动力猫道,要求全部由原先单根管柱90秒的输送速率,提升至50秒输送1到3根管柱,“要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厂商”。

  “研发第一代猫道用了3年,现在只有半年时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一线急需啊!”生产运行负责人邓霖第一个打破沉默,“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干就完了!”

  研发团队各路人马立即分头行动。这边组织招标选商,宁让厂家等图纸,不能图纸等厂家,另一边设计组开赴新疆实地测量。

  这次需要配套的15部钻机,来自4个不同的生产厂家,15套钻机15个样,猫道设计要像私人订制一样,逐一测量,逐一加工。在大西北茫茫戈壁上,付广萌带领人手马不停蹄,一天要跑上千公里,最远的塔里木80121SL队,离轮台基地800多公里,一个来回加实地测量至少要2天时间。

  一个多月里,大家每天一睁眼就是跑井,闭上眼也是跑井,后来粗略计算整个行程,足足绕地球一圈还多。

  正式设计阶段,上述研发团队成员全部集中进行封闭式办公,心无旁骛做设计。那段日子里,7人设计团队达成一致共识,时间比吃饭重要,灵感比睡觉重要。他们在一起相互激发,共同碰撞,不分昼夜,思路有了随时讨论、作图。经过近20天的集中攻关,终于拿出了新产品的图纸。同一时间,6个生产厂商也枕戈待旦。

  “从来只有图纸等厂家,没有厂家等图纸,碰上你们这还是头一遭。”7月的天气已经炎热,厂家师傅一边擦着汗,一边接过厚厚的一沓图纸,掂了掂,约摸一斤重。“胜利天工?我记住你们了。”厂家师傅说。

  “给我半个月?不,七天足矣”

  在生产厂家的车间里,“图纸”下了指令,车、铣、刨、磨、钻、镗全线开动。在机器轰鸣声中,胜利设计人员终于得以喘息片刻,此时时间过半,进度过半,接力棒交到了团队质检组长王新峰手上。

  质检等不得样机交付,从机床开动的那一刻起便主动介入生产。根据相关标准,王新峰结合以往经验,列出了机械结构、电器、液压等部件共计160多个检查项点,边加工边检查,吃住都在厂家。然而,当第一台样机组装到试验台架上,却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的设计问题。

  样机狭小空间内出现了机械干涉,重新加工配件,重新组装,机械动作虽然可以完成了,但设备出现了抖动。付广萌听说后惊出一身冷汗,他挂断电话,连夜赶到厂家,整个研发团队悉数到齐,大家点头会意,所有人立即核对数据、分析受力……问题出在油缸耳板上。

  别看小小两个耳板,由于焊接时没有对准中心轴,轴向误差超标,导致了设备抖动。于是他们割掉耳板重新焊接、对中,抖动减弱了,但并没有消失。

  “还有系统参数没有调节!”团队负责编程的工程师王江华一语道破,“给我半个月的时间?不,七天足矣!”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后续调试中,王江华从电流大小到泵流量,再到信号大小,逐个参数调整,为了选择最优的控制程序,经常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争得面红耳赤……

  8月底,产品达到交付条件,这是国内首套具备同时输送1到3根钻井管柱功能的液缸直推式动力猫道。紧接着,后续生产全部跟上。国庆节期间,15套印有“胜利天工”的国产新型动力猫道陆续装运,向塔里木和江汉开拔。

  立冬时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先后收到胜利塔里木分公司和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的感谢信——“胜利天工”的新型动力猫道现场应用一个月来,较常规动力猫道的管柱输送效率提升45%以上,节能40%,维保周期延长100%,各项性能指标遥遥领先。王延斌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三届链博会迎来公众开放日

  • “和平颂”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