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来源:人民日报2023-12-07 10:06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新颖的产品设计、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拓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显示出“以竹代塑”的丰富可能性。

  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具有突出的固碳能力,是很好的替代品。推广“以竹代塑”,不仅可以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还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

  我国是“以竹代塑”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从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到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我国一直在着力推进“以竹代塑”。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化发展跑出加速度,彰显了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也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年产竹材约1.5亿吨,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日用品到工业制品再到建筑建材,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探索“以竹代塑”产业化路径,已经发展出上万种竹替代产品,做出了良好示范。不过,囿于采收成本、技术设备、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以竹代塑”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引领绿色消费新风尚,为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更好地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化发展,要抓住两头,一是生产,一是消费。当前,“以竹代塑”产品成本高于塑料制品,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生产环节看,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效益。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从消费层面讲,可通过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等方式,培育壮大竹产品消费市场,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潮流、成为风尚。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产品成熟起来,方能进一步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进程,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以竹代塑”,契合我国国情,符合未来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其发展起步阶段,做好产业长期规划,瞄准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构建产业体系,“以竹代塑”定能迎来更好的商业化前景,带给人们更多质优价廉的绿色产品。(顾仲阳)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