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们的星球围绕太阳运行,周围有数百万颗穿越地球轨道的较小天体,他们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甚至是来自太阳系外的稀有星际小行星或彗星也可能进入地球附近。当这些近地天体撞击地球时,较小的物体会在大气层这个“地球盔甲”中被烧毁和分解,而较大的物体则会在地表造成局部破坏,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灾难。例如,2013年,一颗直径15米,重约7000吨的小行星在天空划过一道长达10公里的轨迹后,扎进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切巴尔库尔湖,致使大量建筑受损、数千人受伤。
雅宾斯克陨石坠落事件
就全球而言,仅2021年发生的近地小行星飞掠地球事件就有1600余次,观测到29颗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发生火流星事件。虽然美国宇航局称,在未来100年内,没有任何已知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实质性风险,但迄今为止,这类小行星中只有40%已被探测发现。也就是说,人类只认识到了不到一半的、能够对地球造成严重破坏的近地天体。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个可能性极低但后果严重的灾害,我们人类有没有防御的办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与地震、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相比,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瞬时性和全球性、二是撞击的时间、地点及危害程度可以有比较准确的提前预报,三是能够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航天技术避免对地球的撞击。
美国和欧洲长期开展近地天体防御研究,重点致力于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研究,提出多项任务概念及设想,并于2015年合作开展了“小行星撞击和偏转评估”任务,着重推进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的相关验证工作。2022年9月,美国宇航局的DART航天器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太空飞行后成功撞击了其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以内的小行星目标。此次撞击使该小行星的轨道周期改变了33分钟,这是美国宇航局首次尝试利用动能撞击验证小行星偏转技术,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行星防御技术演示。
DART航天器概念图
表面来看,发展小行星防御技术可以在对危险近地小行星提前预警的前提下,通过施加外力,改变小行星的轨道避免撞向地球,或将行星分裂成碎片降低其对地球的危害。但事实上,通过发展搜寻、观测近地小行星并利用动能撞击、质量驱动、离子束牵引、引力拖拽等技术来进行主动防御的能力,那么像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人造武器将更易被探测和拦截。欧美所组建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将在发现目标对象后快速预测出其运动轨迹,从而实施拦截,具有极高的军事应用潜力。因此,其发展小行星防御技术及相关能力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反导预警、监测和拦截武器,以增强自身的空间作战力量。(焦子原 金赫)
资料来源: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