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我国网信事业成就综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我国网信事业成就综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2-27 04:35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在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就网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法治、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取得新成效,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正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黄土高原上,宁夏固原市彭堡镇曹洼小学传来阵阵歌声。与羊群相伴长大的学生海洋,通过教室里可触控的“智慧黑板”学习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根网线,将他与城市孩子连在一起,同唱一首歌。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出台,相关部门紧抓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更加强劲的增长动能——

  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IPv6规模部署成效显著,活跃用户数超7亿。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这是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我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行政村通宽带率达100%,互联网深度融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稳步提升,信息技术助力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分享经济、智慧出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新产品新业态竞相涌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造福更多百姓。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万物互联的时代,发展与安全共生,机遇与风险并存。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各地各部门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信息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生产制造、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2023年7月,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治网之道,法治为上。我国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与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强网之道,人才为重。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网络安全产业不断壮大,网络安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加快融合,网络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

  安网之道,人民为本。从深入开展邮政快递、房地产等重点行业领域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到持续推进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专项工作;再到深化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在全社会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围。

  构建清朗网络生态

  《警号111871,请回答》《江山壮丽》《地下700米的孤勇者》……2023年9月,550个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在网站平台上展播,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引发网友的关注好评。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

  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开展“万山磅礴看主峰”“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等一系列品牌项目,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举办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实施《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等,为依法依规管网、治网、用网提供依据;深入开展“清朗”“护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

  共建共享网上美好家园——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连续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深入开展网络公益工程、“网络中国节”等主题活动……网络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打造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赢得更多认同和支持。

  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等,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举办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网上丝绸之路大会等交流活动,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3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在浙江乌镇首次颁发。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连续举办7年的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全面升级为领先科技奖,引领科技前沿创新,倡导技术交流合作。

  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10年在乌镇举办,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三个倡导”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伟大的时代成就光辉的事业,崭新的征程驶向光明的未来。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来,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出发,到如今已经拥有10亿多网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的步伐,向着网络强国奋勇迈进。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王思北)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7日 01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海变“蓝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