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技前沿】湖北十堰发现3亿多年前古植物化石群 对推动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有重大意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2-28 05:05

  【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讯(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朱江)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日前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4亿至3.2亿年。这也是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在这片区域发现的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郧西县新发现的生物化石资源,含化石地层主要分布在该县湖北口回族乡的坎子山村和虎坪村的南部,在空间上呈狭长带状、近北东东向分布,面积约2.7平方千米。“这个地层岩性,是一套夹杂灰岩透镜体的黄褐色炭质页岩,其泥质含量高,性质软弱,沿公路壁形成多处小规模垮塌。我们普查组偶然在路边掉落石块表面,发现了蕨类小羽片的印痕。”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委会专家赵璧介绍,通过追寻化石线索,并进一步开展化石采集鉴定工作,专家发现属种众多、保存异常精美的古植物化石埋藏在这套厚逾200米的地层中。

  经初步鉴定,地质专家已在该植物化石组合中识别出拟石松、楔叶、铲羊齿、三裂羊齿、须羊齿、脉羊齿、网羊齿等10多个属种,涉及石松、节蕨、种子蕨等至少3个主要植物门类。这些古植物大多数是已湮灭于地史长河中的早期类型,生活时期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

  赵璧告诉记者,石炭纪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煤期,山西、内蒙古等省份均发育有厚度巨大的石炭纪煤层,但我国中部地区石炭纪煤炭资源稀少,石炭纪研究也较薄弱。我国关于石炭纪植物的研究代表地点,主要在山西太原和内蒙古清水河等地。“湖北石炭纪植物化石曾少量发现于松滋、长阳等地,但化石层都只有几米厚,植物类型少,仅有一些初步认识。”十堰此次发现了厚度巨大的石炭纪植物化石层,地层展布连续、顶底板界线清晰,其中赋存的植物化石经初步观察已能确定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很高的古植物群落,这在湖北省属首次发现,对推动湖北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和科普教育意义重大。

  据介绍,石炭纪是地球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当时全球古地理格局与现今完全不同,中国大陆尚未形成,华北、华南板块都还是“漂浮”在近赤道地区的独立板块,二者间被秦岭洋所分隔,十堰坎子山地区处华北板块南侧的海陆交互地带,湿热的沿海气候使这里的陆生植被异常繁茂,滨岸沼泽环境也为植物化石埋藏保存创造了优越条件。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8日 08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