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3-04 04:10

  钟华论

  迎着浩荡东风,“两会时间”再度开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一)

  40天春运预计90亿人次出行,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春节档电影票房超过80亿元,餐饮、家电、新能源车市场红红火火……龙年新春,中华大地上升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市面”有活力,“账面”有亮色,“人面”有神采,一个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新时代中国步履稳健有力,阔步走向未来。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勇毅前行,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经济实现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横向看,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纵向看,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2022年有明显改善,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投资和消费规模等大多数指标绝对量都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去年我国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越来越强。今天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我国社会大局稳定,有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加鲜亮——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经济增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风雨多经路犹长,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面临各种困难挑战,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更不会改变。坚持硬道理,追求高质量,中国经济将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实现“形”稳“势”升,展现越来越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从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从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到谋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从强调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从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到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等经济工作要求……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时与势,对经济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明确了“怎么看”也指明了“怎么干”,指引中国经济航船在持续承压中不断破浪前行。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新时代以来的极不平凡历程,有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更有把握大势之能、化危为机之智、开拓创新之为。

  从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蹄疾步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直面新时代的新目标新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和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闯难关、过险滩,不断应变局、开新局,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思想的伟力无远弗届,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中国经济新辉煌,就有了最大底气和根本保证,就一定能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三)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鉴往知来,充满自信,给人以拼搏奋斗的无穷力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还是通过改革开放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无论是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冲击……一路走来,跨越涉滩之险,克服爬坡之艰,挺过闯关之难,中国经济总能蓄力突破、开创新局,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这既是经济规律,也是历史规律。

  风雨不改行程,笃行方能致远。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哲人有云,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面对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和作为。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险那险,躺平最危险。如何化危为机,如何克难前行,放眼神州大地,一个个鲜活的答案带来深刻启示,涌动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

  各地加快新质生产力布局,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不少地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真招实招,破解痛点难点,为创新创业厚植土壤;广大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练内功、谋突破、拓新路;科技工作者奋战攻关一线,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春风行动”送岗位促就业,各地全力保用工稳就业,一派人勤春来早、节后开工忙的火热景象……跑好开春第一棒,干出龙年新气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为了心中的梦想拼搏不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汇聚14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李大钊同志曾感慨:“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峰高无坦途,道远有恒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鼓舞“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四)

  近期,中国美国商会发布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2023年在华美企财务表现、企业对中国发展前景预期、来华投资意向均有改善,大多数受访企业仍将保持在中国的布局。

  放眼世界,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热土”。迎来新的一年,不少外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加快拓展在华业务的步伐。埃克森美孚计划增资惠州乙烯项目,康宝莱加紧推进在大连设立全球业务服务中心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在福建漳州开工……从重大生产制造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到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无不折射外资企业看好中国、深耕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市场和企业最为敏感,投资者自会“用脚投票”。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幅高达39.7%。近五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选择中国就是拥抱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众多外企纷纷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只有把视野放宽,将目光投远,立足实际,全面客观,才能把准中国发展的脉搏,才能看清中国发展的未来。

  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总需求不足是最大矛盾,市场是最稀缺资源。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将中国经济比作一片“大海”,“大海”之大,不仅在于体量之巨,更在于胸襟之阔。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垒“小院高墙”,不搞“脱钩断链”,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起做大合作共赢的蛋糕——在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中,中国经济的大海澎湃激荡!

  (五)

  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恰逢惊蛰节气。

  春雷响,农事忙。“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更是只争朝夕的时光。

  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靠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是14亿多追梦人永恒不变的回答,也是新时代中国创造更大奇迹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4日 03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