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3月17日,2024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在京举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校企合作是立足中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实际,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
“有组织的校企合作模式,针对行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解决行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不是一般技术问题,组织多学科、跨领域、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攻关团队进行协同创新,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雷朝滋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雷朝滋认为,这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将更多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据了解,本次推进会组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21所重点高校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500余项,包含北京大学的癌症诊疗一体化芯片、清华大学的生物降解新材料PHA合成技术等重大科技突破成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氢易能源等产业化项目成果。5个区域政府和产业园区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和企业技术协同研发需求1100余项,实现技术供需对接超过800余项。(光明网记者 武玥彤 谢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