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植物工厂有了智慧大脑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植物工厂有了智慧大脑

来源:人民日报2024-04-03 10: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发展设施农业对保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出台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有哪些新技术、新趋势?设施农业如何将现代科技装备、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拓展农业生产外延边界?即日起“大数据观察”栏目推出“关注设施农业”系列报道,剖析设施农业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编 者

智慧农业产业园示意图。凯盛浩丰供图

  智慧农业产业园示意图。凯盛浩丰供图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制图:蔡华伟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制图:蔡华伟

  近日,山东青岛气温还不高,可当记者来到凯盛浩丰(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智慧玻璃温室时,竟产生了一种在夏季的错觉——

  推开门,一股暖意袭来;放眼望去,种植槽上,番茄藤蔓沿着牵引绳向上攀爬,结出一串串果实,有的红艳欲滴,有的黄如琥珀;肉嘟嘟的熊蜂时而挥动翅膀,时而懒洋洋地趴在番茄花上;新农人们乘着自动化采摘车,手持剪刀,“咔嚓咔嚓”,说笑间,摘满了一筐筐果实……

  “在这里上班,一年四季,都是好时光。”产业园技术主管常士奇笑道,“我们这里一株番茄的采摘期可以从当年11月延续到来年7月,比传统种植方式延长5至6个月,亩产量已达到传统种植大棚的6到8倍,即使在冬天也能收获,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

  产量高,品质怎么样?记者拿起一颗番茄,细细品尝,汁水浓郁,甜中泛着淡淡的酸。“口感好,是因为番茄打小长在这‘五星级’待遇的智慧玻璃温室里。”常士奇指指屋顶,“从温室设计上来看,处处可见技术赋能。就拿屋顶的玻璃来说,它采用超白减反无影玻璃作为覆盖材料,透光好,阳光散射进来时,可以均匀地分布到植株上,保证每一束射入的光线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正说着,温室顶部传出“嗡嗡”声响,抬头一瞧,是环控幕布正在缓缓关闭。

  “你看,温室内气温降低到一定值时,幕布就会铺展开,供热管道同步开启,给土壤加温。”常士奇说,“之所以说是‘五星级’待遇,还因为这座温室会‘思考’,冷了自主加温,‘渴’了自动灌溉,闷了自行通风,让番茄时刻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中。”

  温室如此智能,它的“智慧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记者跟随常士奇来到环境中心控制室,只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浇水、施肥、调温。

  原来,每一座温室内都配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设备、天然气燃烧锅炉供暖设备、二氧化碳供应设备等,布设着246个传感器、234个控制器,它们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与植株生长相关的参数,实时传回环境中心控制室。

  收集数据,是为了种出更好的菜。凯盛浩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自主开发了“农业大脑”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经过分析得出最优解,并下达灌溉、调温等指令,让番茄时刻都能生长在“舒适区”。

  “以前,看天吃饭,番茄长出来什么样,咱们就吃什么样的。现在,可以通过‘云’种菜自主调控温、光、水、气、肥等,‘定制’番茄的酸甜度,保障果实品质、口感相对稳定。”常士奇说。

  既要高产高效,还要走绿色环保的路子。拐进自动化水肥车间,记者看到几座大型原水罐整齐排开。

  “‘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精准控制高效利用肥水,根系吸收后的余液自动进入回收装置,流转回水肥车间。”常士奇解释道,经过杀菌处理后,他们将这部分水储存在回液再利用罐中,可再次循环使用。如今,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方式的5%左右。

  绿色环保,不光体现在一个“水”字上——

  种植无需土壤、不洒农药,取而代之的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地面采用地布覆盖,不破坏原有土层;工业余热用于温室能源供应系统,可降低5%—10%的天然气消耗量;供热产生废气二氧化碳再利用,满足低温季节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使整个农业园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采用熊蜂授粉技术,生物环保……

  得益于“植物工厂”的建设,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圆了“上班梦”。“菜农变身‘新农人’,每天在温室里种植、采摘,月薪最高能到7000多元。”常士奇说,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带动300余户农户从事智慧农业生产。

  如今,凯盛浩丰在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基础上,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建成并运营3000余亩智慧玻璃温室。“推广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标准化种植体系。”凯盛浩丰董事长马铁民介绍,公司形成了覆盖番茄育苗、定植、采收、拉秧、清园等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提高了种植水平,缩短了达产周期,温室整体运营水平正在不断得到提高。(记者李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07 版)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

  • 丹江口水库“守护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日前,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2024-11-28 02:50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1-28 02:50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2024-11-28 02:45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2024-11-28 02:40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2024-11-27 09:42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024-11-27 01:55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2024-11-27 02: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