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年度风云成就奖获得者范天锡:“仰望星空”从脚踏实地开始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2023年度风云成就奖获得者范天锡:“仰望星空”从脚踏实地开始

来源:光明网2024-04-10 17:54

  3月26日,2023年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风云成就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范天锡获奖。胡志晋是我国著名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专家,发展建立了中国气象科学院(CAMS)云降水模式系列;范天锡长期从事风云气象卫星工作,为我国第一代气象卫星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第二代气象卫星的发展规划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度风云成就奖颁奖现场

  范天锡:“仰望星空”从脚踏实地开始

  1988年9月8日是激动人心的一天,这一天我国首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升空,而且从第一轨开始地面系统就成功接收处理了卫星下发的数据,并在当晚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播出了卫星云图。作为大型系统的首次星地联合运行,能够这样星地协调、顺利成功,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此时的范天锡作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负责人正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机房里,听着通讯设备里不断传来的各项成功报告,倍感欢欣鼓舞。

  范天锡是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副总师、总师,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从无到有,到全面建成的发展全过程。回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建设,范天锡感触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万事起头难、从无到有打基础的阶段,又是开拓创新、取得辉煌战果的阶段。

  1979年,美国气象卫星大气探测权威比尔·史密斯访华,向我国推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发的一套气象卫星探测资料处理软件。但要想掌握这套程序并落地应用,仍需下大力气分析消化并调试程序,这在当时并非易事。范天锡表示:“我是学气象专业的,但要研究卫星,做软件开发,当时我们所有人只能是边学边干。”他们一笔一笔画出框图,加以注释,进行逻辑分析,再提取出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写出分析文档。当时,上机调试的时间很宝贵,一人一周只能分到一两个小时,上机常常要安排到夜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运算速度尚达不到如今笔记本电脑1%的电脑上,通过这一个个“一小时”,范天锡和同事们成功“通关”了这套程序。

  软件系统“通关”了,硬件设备也要跟进。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计算机引进小组,范天锡担任引进小组副组长。最初我们对国外计算机行情知之较少,又有禁运,为了得到功能完备、性价比高又可行的方案,范天锡与当时己进入中国的美、日计算机公司,进行了广泛接触和谈判,反复讨论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最终经过科学认证,确定的计算机系统完全满足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要求,有高性价比。1982年,范天锡执笔编写了《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和经委获准。

  为了推广NOAA卫星资料应用,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署为我国实施了援建项目。起初联合国开发署聘请的美国专家认为中方没有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提出了“交钥匙”工程方案。但此方案计算机硬件能力差,也无法生成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所需的软件。1985年,范天锡担任NOAA卫星定量资料处理系统建设的中方技术负责人,他回忆道:“当时,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软件生产方法,我觉得我也能写出来,所以当时我们提出所有的软件我们自己做,剩下的钱全部买硬件。”在采用了他提出的方案后,NOAA卫星资料处理系统能力大幅增强,运行十分成功,得到高度评价。这一系统不仅是NOAA卫星资料的应用平台,也成为了风云一号资料处理软件开发的平台,在风云一号资料处理系统建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回顾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建设初期,我国科技基础薄弱、研制条件简陋、无完整资料借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范天锡带队研制出了完全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自主研发的、包含23个软件包的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1987年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建成,这是一个能进行实时资料处理的业务系统,该系统一直稳定运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此系统还获得了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范天锡排名第一。

  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卫星发射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技术人员对地面应用系统技术状态进行最后的复核

  90年代及以后,范天锡又执笔编写了 发展我国气象卫星的“九五”规划和后十年纲要 、我国气象卫星应用的“九五”规划和后十年纲要,此后又参加了“十五”规划编写工作,撰写了诸多发展战略研究文章。范天锡在促使我国风云卫星技术水平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工作动态)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100天 亚冬会发布火炬、奖牌

  • 云南马龙:“空心村”变成旅居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已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未来也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2024-10-29 09:30
由中国航发完全自主研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900千瓦级涡桨发动机AEP100,于日前成功配装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白鲸航线W5000大型无人运输机。
2024-10-29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0-29 03:40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0%,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24-10-28 09:21
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等单位组成。
2024-10-28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许春鹏、研究员王博和研究员张海春,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等合作,以古蝉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2024-10-28 03:30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
2024-10-28 09:23
与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更为持久且难以改善,有时还会出现瘙痒、脱屑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畸形。
2024-10-28 09:20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