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天眼工程团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天眼工程团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10 06:40

  【这些改变中国样貌的工程师】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密接触”,太不容易。

  从贵阳一路向南,驶上盘山公路,至少要翻过五重大山。山形奇特,转两个小时,才到克度镇一个名为“大窝凼”的小村寨。

  这是一个与大自然“撞了个满怀”的地方——“外边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山里人开玩笑说。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天眼工程团队

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15年前,就是在这条狭窄的挂壁公路上,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挎着背包,一头扎进他心里的“传奇工程”。

  他,就是现在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

  “中国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中国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

  这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中国天眼’奠基人南仁东先生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在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挪。很多年,“中国天眼”工程师们深一脚、浅一脚,手中拄着竹竿、壶里装着浑水、嘴里嚼着冷干粮,踏遍了这里的沟沟坎坎。

  这,还不是最难的!“当初,几乎所有专家都不看好‘中国天眼’工程,建设、调试等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许多发达国家望而却步。”姜鹏和同事们却暗自铆上了劲,“‘中国天眼’满足了我们对大科学工程的所有想象,它的难度和挑战度太吸引人了!”

  有多难?据姜鹏回忆,刚一开工,就遇到了近乎“灾难性”的问题。

  “要支撑‘中国天眼’这口‘大锅’,索网的承受疲劳应力至少是传统钢索的2.5倍。”姜鹏说,“拉索单丝疲劳指标没问题,但拧成一股就不行,抗疲劳性能怎么都过不了关。”

  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通宵达旦查阅文献,有人说问题出在受力不均,有人认为是锚固损伤所致,有人觉得是缺陷概率分布问题,还有人断定是因单丝间磨损造成的……经过深入分析和激烈讨论,团队决定将解决单丝间磨损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接下来的两年,“中国天眼”工程师们一头扎进了系统性、规模化试验中,改进锚固方法,创新性地研发出新型复合锚固技术;改善张拉工艺,让拉索产生塑形变形之后均匀受力……近百次失败,团队终于研制出超高耐疲劳钢索,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没人告诉你可以怎么做,谁也没有把握自己的方法一定行。”在“中国天眼”工程团队眼中,“反复试验、多次失败、越挫越勇”的艰难攻关几乎贯穿了建设的每个环节。

  从设计、测控到运维,15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39岁——就是这支团队,让“中国天眼”从概念变为现实。靠着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精神,他们硬是将一个个“难点”变成了“亮点”:成功研制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成功建设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

  梦想连着创新的风险,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但,容不得松口气,工程师们心里清楚,下一个难点,是调试。

  “要铸造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就得精益求精。”这是“中国天眼”工程团队的心声,也是这群大国工程师孜孜以求的探索。

  “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肺癌手术3个多月后,“中国天眼”首任总工程师南仁东即忍着病痛返回施工现场。声带受损,那时的南仁东声音已非常沙哑,但他用尽全身力气“顶”出的一字一句,却足以响彻山河:“‘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不能让工程调试进度耽误在我这儿”——

  调试之初,全世界都没有能够满足“中国天眼”特殊屏蔽需求的高压滤波器。“如果用现成的,就有频繁短路失效甚至爆炸风险;如果不用,‘中国天眼’就会因为受到自身干扰的影响而降低观测质量。”两难之下,“中国天眼”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决定,从头开始,重新研发高压滤波器。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错过多少顿饭,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工程调试进度耽误在我这儿!”

  “遇到问题先别想能不能做,而是思考怎么做”——

  面对一堆棘手的难题怎么办?“中国天眼”机械组组长姚蕊养成一个习惯——遇到问题先别想能不能做,而是思考怎么做。她负责的“中国天眼”馈源舱一度面临超重问题。最高值设定为30吨,但因设计中不断加入新要求,设计重量一路飙到35吨。她和团队大胆创新,放弃了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并将原来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钻石三角形,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成功克服困难。

  “干就干攻克关键技术的难活儿”——

  “‘抠精度’的过程,可谓险、难、繁、重。大家经常卡在某个问题上,一卡就是一两个月。”工程师张志伟管理着2000多个促动器,他常面对的情况是下雨、大雾、鼠蚁作乱。“干就干攻克关键技术的难活儿!为了让反射面面板‘听话’,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设计了上千套参数,以应对各种反射面变形需求。现在,误差已被控制在5毫米以内。”

  从“最大”到“最灵敏”,突破仍在继续……

  开放运行4年间,“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是同时期国际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的3倍多;借助“中国天眼”的超高灵敏度,国家天文台将脉冲星的计时精度提升至世界原有水平的50倍,中国天文学家站在了人类视野最前沿。

  如果要问,“中国天眼”工程师团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除去科学上的贡献,或许可以用6个字概括:敢创新,能吃苦。

  在“中国天眼”工程基地的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天眼建设者名单”,它刻下了1994年选址启动以来,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科研人员。

  他们中有只身一人在现场采集数据、维护机器,不怕蚊虫蛇鼠,就怕断电的“女汉子”;也有用瘦弱肩膀扛起30多斤仪器,奔走在山路、基墩上完成测量任务的年轻小伙儿;每个万家灯火时,“中国天眼”工程师们几乎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一位核心成员只能把怀有身孕的妻子接到现场照料……

  “有一句话,最能体现我们工程团队精神——一群‘傻小子’靠着自己的‘傻’劲把事儿干成了!”姜鹏哈哈笑着说,“这个年轻的团队,远离家乡,常年驻守深山,住简易工棚、吃工地食堂、用公共浴室和野外卫生间……他们的青春很特别,围着‘一口锅’转!”

  但,一切都值得!

  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天眼”工程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称号,熠熠生辉的金色奖章,映照着他们为国奋斗的朴素情怀——“关键核心技术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聚焦工程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工程师应尽之责”!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0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