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2024-05-22 09: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乡村振兴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国家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难题,部分农业前沿领域原创性引领性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亟须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一是积极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重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应用。例如,依据系统测算的天气变化、市场需求、疾病暴发等数据,帮助农村实时做出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高效连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和农民收入。二是着力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发展必须依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在立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要求下,围绕农业科技需求特别是主要农作物、特经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创制,补齐农业科技发展短板,集中解决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的问题,以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少人化和智能化。三是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与农村合作社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围绕农业产业的需求和技术瓶颈,构建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科研,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周期,促进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产出一批农业科技领域原创性成果。

   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加强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5G网络、光纤通信的全员、全面覆盖,实现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提升跨地域间的信息传递和采集,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要重视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机制,为强化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全面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化需求,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其次,加强构建多方协作的数字共治模式。着力构建“一核多元”的管理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村民等不同主体的角色与职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积极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打破数据壁垒或信息孤岛困境。鼓励企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加快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如行业协会、合作社、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和社区服务,弥补政府主导下治理力量和方式的不足,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和服务。最后,完善乡村基层数字自治建设。科技赋能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辅助手段,要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和水平,关键在于加强乡村基层数字自治建设。要着力构建乡村数字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既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村务公开、在线办理、信息查询等功能,又可以借助数字平台反映村民需求、征集村民意见、促进民主决策,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乡村基层自治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亦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要大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科技人才。一是加大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重视挖掘乡村科技人才培育的教育资源,依托地方高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合作社等资源,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结合乡村实际不断完善符合乡村特色的课程培育体系。要着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如理论教学、技术培训、虚拟现实(VR)体验、田间学校、科技大篷车等形式,注重培训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二是鼓励科技人才下乡助力。通过健全乡村科技人才激励政策,降低科技人才下乡的成本,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支撑、项目支持和荣誉奖励。鼓励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有效激发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提高乡村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增强其对乡村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借鉴国际优秀培训、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平台,推介我国建设乡村科技人才队伍的经验做法,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董浩然,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