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2024-05-22 09: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乡村振兴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国家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难题,部分农业前沿领域原创性引领性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亟须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一是积极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重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应用。例如,依据系统测算的天气变化、市场需求、疾病暴发等数据,帮助农村实时做出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高效连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和农民收入。二是着力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发展。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发展必须依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在立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要求下,围绕农业科技需求特别是主要农作物、特经作物、畜禽水产养殖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创制,补齐农业科技发展短板,集中解决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的问题,以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少人化和智能化。三是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与农村合作社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围绕农业产业的需求和技术瓶颈,构建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科研,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周期,促进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产出一批农业科技领域原创性成果。

   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加强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5G网络、光纤通信的全员、全面覆盖,实现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提升跨地域间的信息传递和采集,为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要重视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机制,为强化数字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全面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化需求,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其次,加强构建多方协作的数字共治模式。着力构建“一核多元”的管理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村民等不同主体的角色与职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积极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打破数据壁垒或信息孤岛困境。鼓励企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加快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如行业协会、合作社、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和社区服务,弥补政府主导下治理力量和方式的不足,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和服务。最后,完善乡村基层数字自治建设。科技赋能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辅助手段,要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和水平,关键在于加强乡村基层数字自治建设。要着力构建乡村数字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既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村务公开、在线办理、信息查询等功能,又可以借助数字平台反映村民需求、征集村民意见、促进民主决策,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乡村基层自治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亦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要大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科技人才。一是加大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重视挖掘乡村科技人才培育的教育资源,依托地方高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合作社等资源,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结合乡村实际不断完善符合乡村特色的课程培育体系。要着力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如理论教学、技术培训、虚拟现实(VR)体验、田间学校、科技大篷车等形式,注重培训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二是鼓励科技人才下乡助力。通过健全乡村科技人才激励政策,降低科技人才下乡的成本,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支撑、项目支持和荣誉奖励。鼓励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有效激发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提高乡村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增强其对乡村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借鉴国际优秀培训、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平台,推介我国建设乡村科技人才队伍的经验做法,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董浩然,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