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热议城市品牌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专家热议城市品牌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来源:光明网2024-05-24 19:33

  城市品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5月22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分享了关于城市品牌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品牌新形象,归纳和阐释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专家热议城市品牌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人民在线总经理赵秀梅表示,城市走红所带来的激增流量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网红”变“长红”,从而为城市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依旧有待探寻,这也将成为未来城市品牌建设与治理的核心话题。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岳亚玲结合互联网舆论数据及优秀城市品牌塑造案例,分析研判当下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发布《城市品牌建设社会评价报告》。

  《报告》对于城市品牌建设提出八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城市品牌需“走特色化路,打差异化牌”;二是重视本地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把握经济效益与民生需求的平衡;三是守正创新、产业赋能,形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城市品牌建设应与宏观发展相契合,重视意识形态风险;五是提升干部队伍舆情素养,为城市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六是提升公共服务承载力,为迎接“泼天的富贵”做足准备;七是灵活调整策略,实现爆发性文旅投入与收益平衡;八是舆情与实体和谐统一,城市品牌建设的双翼并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秀军,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别明蔚、赵竞学、赵悦言、王语嫣分享了《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路径》研究成果,并发布《城市国际传播能力指数(2024)》报告。该报告以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分析框架,选取我国所有省份(不含港澳台)的重点城市对其城市国际传播能力进行全面客观评估,旨在探索新时代城市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估体系,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发展赋能。

  谈及打造城市品牌的路径与经验,多位专家分享了各自的思考与实践。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专班负责人管振宇表示,近年来,天津市文旅局以“山、河、海、洋楼、烟火气”五大文旅核心IP为主线,延续“欢乐四季游 天津常走走”主题,推出“春风十里 天津等你” “夏日清新 独爱天津”“秋意盎然 津彩斑斓”“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特色场景、线路和服务举措,助力天津文旅更加出彩和出圈。

  中国旅游出版社有限公司综合编辑室副主任李志忠提到,城市品牌建设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要摸清城市品牌所要起到的作用和基本功能,反映城市的建设情况,助推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吸引客商和游客的作用,同时城市建设也要支撑城市品牌,在发展中改进、改进中发展。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晏锋结合僰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介绍了兴文县的城市品牌文化内涵,并指出未来兴文县将持续打造宜宾南向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人民幸福的秀美苗乡。

  人民慕课研培学院主任张惋婷介绍到,人民慕课研培学院推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题工作坊,旨在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国际传播能力,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下一步,人民慕课研培学院还将开设关于城市品牌建设、城市治理以及城市舆论生态的课程体系内容,助推城市品牌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永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