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来源:光明网2024-05-26 22:13

  2024年上半年,国内AI大模型的百模大战已进入鏖战阶段,诸多大模型玩家已从前期的比拼技术概念和互卷模型参数,逐步进入到商业化落地的实战环节,纷纷交出自己的答卷。基于中国移动APP的AI智能助理“灵犀”,正是中国移动作为AI国家队,在垂直领域落地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重要布局。

  在5月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移动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灵犀”精彩亮相,通过在峰会现场展台的全流程体验,让笔者对于AI大模型如何从技术概念到垂直领域的业务场景落地,带动线上服务交互体验变革有了具象化的感知。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深度体验AI大模型如何带动线上服务交互体验变革

  一、把握用户需求,以AI重塑中国移动APP交互体验

  区别于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AI大模型应用,“灵犀”不是一个独立APP或者页面,而是深度嵌入到最新升级的中国移动APPV10版本中。用户在使用“灵犀”的过程中,一不需要关注APP的功能布局,二不需要打字搜索并阅读理解大模型所生成的大段文字内容,仅需用“你好,灵犀”作为关键词唤起大模型并简单口述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查账单充话费,还是办业务买手机,“灵犀”在接收到用户的语音后,即可分析需求并自动跳转到APP内对应的业务功能页面,这种交互逻辑让大模型扮演了用户使用APP的“导航员”角色,既充分利用了APP现有的业务功能页面,降低了用户使用大模型的门槛,也改变了APP原有的流量分发模式,整体使用体验简洁高效,做到了“智能搜索,一句直达”。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可精确理解用户需求

  在将用户引导到对应的业务功能页面后,“灵犀”还能像一名客户经理一样扮演“业务讲解员”的角色。依托大模型的内容生成能力,“灵犀”会将当前页面所呈现的信息,提炼成一段简要的文字信息,为用户提供主动提醒和帮助,并可以通过多轮交互为用户进一步答疑解惑。甚至对于“能不能帮我看一看这几个月话费用在哪里,帮我推荐一个更合适的套餐?”这类因人而异、高复杂度的问题,“灵犀”还能进一步通过智能体实时调用各类业务后台服务接口,获取各类业务信息,经过问查算比,分步骤为用户定制输出一系列的历史账单消费分析、套餐变更前后对比图表,有效帮助用户理性分析,做出决策。

  经过完整体验,可以发现无论是结合中国移动APP既有功能的搜索直达,还是针对疑难问题的沟通解答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灵犀”的交互逻辑设计思维完全是基于用户使用中国移动APP的各种实际需求出发,并融入了对用户通信消费需求的全方位考量,且有非常高的完成度。“灵犀”快捷、专业、智慧的交互能力背后,体现了中国移动对用户线上业务服务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对AI大模型在通信这一垂直领域应用落地的精准把握。

  二、发挥“算力+模型+数据”优势,引领通信服务领域大模型应用创新

  中国移动勇担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始终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领通信领域的创新实践。“灵犀”的诞生,得益于中国移动在算力、模型、数据三要素上的长期积累。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以九天众擎为大模型应用基座

  算力方面,中国移动着力发挥全球领先的算网基础设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2013年开始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全面锻造“九天”人工智能核心能力,打造从基础设施到核心能力的开放AI服务。完备的算网基础设施体系为各大模型应用研发提供充足的算力供给,“灵犀”早在2023年底就已完成国产化算力的适配。模型方面,“灵犀”不仅应用了基于中国移动自研的九天大模型,还进一步以九天众擎为大模型应用基座,引入科大讯飞的“星火”通用大模型,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通专结合”的多模型协同技术路线,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数据方面,中国移动在线营销服务中心,多年来持续推进线上运营数智化,培养了一支成熟的数据标注团队,能够根据大模型在各业务场景落地应用所需精调训练需求,快速产出各类高质量训练数据。

  与此同时,“灵犀”的实现过程还包含着诸多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创新实践。作为一个行业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应用,“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灵犀”研发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创新。首先,依托经过海量数据预训练的大语言模型的优秀语义识别能力,对用户通过语音、文字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实现了搜索直达的功能。其次,为了克服大模型应用中最容易出现的幻觉问题,将行业知识批量注入到大模型,依托实时更新业务知识信息,帮助大模型准确回答用户问题。此外,为了切实提升大模型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智能体训练,实现了精确理解用户需求、自主动态规划调用各类业务接口获取用户实时业务状态数据,再组合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

  AI赋能,智见美好!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是中国移动全面拥抱AI、培育新质生产力、基于通信垂直领域开展“AI+”应用创新的最新实践,也是中国移动在线营销服务中心把握用户需求、以AI大模型重塑中国移动APP交互体验的重要探索。未来,中国移动将与产业合作伙伴携手共建,推进AI在通信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及落地应用,让10亿用户共享AI的科技力量!(李文)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