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来源:光明网2024-05-26 22:13

  2024年上半年,国内AI大模型的百模大战已进入鏖战阶段,诸多大模型玩家已从前期的比拼技术概念和互卷模型参数,逐步进入到商业化落地的实战环节,纷纷交出自己的答卷。基于中国移动APP的AI智能助理“灵犀”,正是中国移动作为AI国家队,在垂直领域落地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重要布局。

  在5月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移动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灵犀”精彩亮相,通过在峰会现场展台的全流程体验,让笔者对于AI大模型如何从技术概念到垂直领域的业务场景落地,带动线上服务交互体验变革有了具象化的感知。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深度体验AI大模型如何带动线上服务交互体验变革

  一、把握用户需求,以AI重塑中国移动APP交互体验

  区别于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AI大模型应用,“灵犀”不是一个独立APP或者页面,而是深度嵌入到最新升级的中国移动APPV10版本中。用户在使用“灵犀”的过程中,一不需要关注APP的功能布局,二不需要打字搜索并阅读理解大模型所生成的大段文字内容,仅需用“你好,灵犀”作为关键词唤起大模型并简单口述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查账单充话费,还是办业务买手机,“灵犀”在接收到用户的语音后,即可分析需求并自动跳转到APP内对应的业务功能页面,这种交互逻辑让大模型扮演了用户使用APP的“导航员”角色,既充分利用了APP现有的业务功能页面,降低了用户使用大模型的门槛,也改变了APP原有的流量分发模式,整体使用体验简洁高效,做到了“智能搜索,一句直达”。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可精确理解用户需求

  在将用户引导到对应的业务功能页面后,“灵犀”还能像一名客户经理一样扮演“业务讲解员”的角色。依托大模型的内容生成能力,“灵犀”会将当前页面所呈现的信息,提炼成一段简要的文字信息,为用户提供主动提醒和帮助,并可以通过多轮交互为用户进一步答疑解惑。甚至对于“能不能帮我看一看这几个月话费用在哪里,帮我推荐一个更合适的套餐?”这类因人而异、高复杂度的问题,“灵犀”还能进一步通过智能体实时调用各类业务后台服务接口,获取各类业务信息,经过问查算比,分步骤为用户定制输出一系列的历史账单消费分析、套餐变更前后对比图表,有效帮助用户理性分析,做出决策。

  经过完整体验,可以发现无论是结合中国移动APP既有功能的搜索直达,还是针对疑难问题的沟通解答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灵犀”的交互逻辑设计思维完全是基于用户使用中国移动APP的各种实际需求出发,并融入了对用户通信消费需求的全方位考量,且有非常高的完成度。“灵犀”快捷、专业、智慧的交互能力背后,体现了中国移动对用户线上业务服务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对AI大模型在通信这一垂直领域应用落地的精准把握。

  二、发挥“算力+模型+数据”优势,引领通信服务领域大模型应用创新

  中国移动勇担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始终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领通信领域的创新实践。“灵犀”的诞生,得益于中国移动在算力、模型、数据三要素上的长期积累。

面向10亿用户!中国移动AI大模型投入到服务场景

  图: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以九天众擎为大模型应用基座

  算力方面,中国移动着力发挥全球领先的算网基础设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2013年开始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全面锻造“九天”人工智能核心能力,打造从基础设施到核心能力的开放AI服务。完备的算网基础设施体系为各大模型应用研发提供充足的算力供给,“灵犀”早在2023年底就已完成国产化算力的适配。模型方面,“灵犀”不仅应用了基于中国移动自研的九天大模型,还进一步以九天众擎为大模型应用基座,引入科大讯飞的“星火”通用大模型,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通专结合”的多模型协同技术路线,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数据方面,中国移动在线营销服务中心,多年来持续推进线上运营数智化,培养了一支成熟的数据标注团队,能够根据大模型在各业务场景落地应用所需精调训练需求,快速产出各类高质量训练数据。

  与此同时,“灵犀”的实现过程还包含着诸多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创新实践。作为一个行业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应用,“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灵犀”研发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创新。首先,依托经过海量数据预训练的大语言模型的优秀语义识别能力,对用户通过语音、文字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实现了搜索直达的功能。其次,为了克服大模型应用中最容易出现的幻觉问题,将行业知识批量注入到大模型,依托实时更新业务知识信息,帮助大模型准确回答用户问题。此外,为了切实提升大模型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智能体训练,实现了精确理解用户需求、自主动态规划调用各类业务接口获取用户实时业务状态数据,再组合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

  AI赋能,智见美好!中国移动APP AI智能助理“灵犀”是中国移动全面拥抱AI、培育新质生产力、基于通信垂直领域开展“AI+”应用创新的最新实践,也是中国移动在线营销服务中心把握用户需求、以AI大模型重塑中国移动APP交互体验的重要探索。未来,中国移动将与产业合作伙伴携手共建,推进AI在通信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及落地应用,让10亿用户共享AI的科技力量!(李文)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