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华夏:“医”路前行做心灵之窗的守护者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华夏:“医”路前行做心灵之窗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6-07 22:19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在守卫人类眼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面对眼疾,冲锋一线;无影灯下,妙手仁心;守护光明,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他们是众人眼中的“战士、英雄”,他们的名字叫“眼科医师”。

  戴着蓝色的手术帽、穿着白大褂,说话时轻言细语,这是初见华夏时的第一印象。一旦进入手术室,她立马切换模式,坐得稳稳当当,全身心投入手术中,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飒爽。

  牢记初心,用仁心为病患驱逐黑暗

  从事眼科工作的二十年里,爱尔眼科天津地区副总院长华夏接诊和治疗过的病人数不胜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期许——重获清晰视界。面对各种各样的眼疾患者,华夏不管多忙多累,都会仔细分析和耐心讲解,为他们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这些年华夏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用专业与敬业,仁心与爱心,刻苦钻研眼科专业技术,用左右手写字和使筷子剪刀,不断提升双手同时操作眼科手术的技能,待患如亲,全力做好每一台手术。

  焦奶奶今年已是96岁高龄,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平日里为了打发时间会看看电视,偶尔和家人打打扑克,但是近一年来焦奶奶的视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最近,在家属的陪伴下,焦奶奶来到了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华夏接诊了焦奶奶。华夏从事眼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各项详细严谨的检查,诊断焦奶奶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且病情发展比较严重。“患者的右眼视力只能看到在眼前晃动,左眼仅剩光感,几乎处于失明状态,再不进行手术恐怕来不及了。”

  由于焦奶奶年纪大,耳朵听力不好,白内障程度比较严重,为更好的为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华夏院长建议为患者进行全麻手术。“我们听华院长的!”原来,焦奶奶的家属早已经对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有所了解。“同事在爱尔眼科做过白内障手术,以前就来过这个医院,对这里的环境和技术都比较了解。而且,去年还有个同事的父亲,95岁了,也在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做的白内障手术,现在看得可清楚了。所以,我们家属对华夏院长和爱尔眼科都非常信任!”

  几天后,焦奶奶被推进了手术室,华夏为患者实施了右眼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由麻醉科孟凡兵和高宝柱实施了全身麻醉。孟凡兵表示,“考虑到患者年龄原因,全麻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麻醉团队和手术医生团队多次组织术前讨论,充分分析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与家属沟通,量身定制了麻醉手术方案。”经过华夏和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次日摘掉纱布,焦奶奶激动地说道“能看见了!能看见了!”从术前仅能看见眼前晃动到术后能看见家人的脸庞,让焦奶奶一家人欣喜不已。“我们真的非常感谢爱尔眼科,从华夏院长到大夫、护士以及麻醉师,每一个人都心怀病人至上的服务态度和医者仁心,帮助老太太治好了白内障。我们作为家属,感到非常满意,老太太眼睛能看清了,生活质量上面也会有所提升,作为儿女我们也更加放心了!”

  “手术成功,帮助患者重见光明,会带给我莫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华夏说,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与别的职业不同,因为一个人如果永久失明,带来的黑暗将伴随其一生,他的个人理想、生活质量和家庭都会因此而受到巨大影响。“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去挽救眼疾患者的视力,带来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一次普通的治愈,更能让他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帮助他更加乐观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为更多患者带去光明,是华夏的职业和使命,也是她不曾改变的初心。

  以爱护眼,科普眼健康不遗余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就是这扇“窗”的守护者。华夏一直心系群众,对宣传眼健康知识、近视防控工作和对社会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非常重视关于常见致盲眼病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的宣教与普及,每年都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并组建了由爱尔眼科资深教授、专家组成的南开区科普专家讲师团。2024年3月,津南区百场眼健康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华夏代表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公益志愿服务队接受授旗,后续将带领团队陆续走进津南区11个街镇,提供全年龄段眼病科普知识内容,营造多样化的眼健康科普“七进”活动。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从医二十年,华夏依然热爱着医学工作,“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必须是一名怀抱仁心、无私奉献的医者,当一名好医生是我的毕业追求,在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发光发热,以自己的技术培养更多人才,为更多患者带去光明。”(茜颖)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