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考物理有多烧脑?张朝阳解析山东、湖南卷压轴大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考物理有多烧脑?张朝阳解析山东、湖南卷压轴大题

来源:光明网2024-06-22 09:56

  6月21日,《张朝阳的物理课》举办高考物理解题专场,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现场解析202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直言这两道“难上热搜”的大题难度达到物理竞赛水平。

  他强调,物理是大学基础教育,学好物理可以算所有东西,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转编程、化学、工程、材料等方向,还能在互联网做“科普播主”。他还建议报高考志愿时不用顾虑城市,要优先选择好学校,对未来择业有帮助。

高考物理有多烧脑?张朝阳解析山东、湖南卷压轴大题

  张朝阳直播解高考物理压轴题 直言难度达到物理竞赛水平

  今年多地高考物理题因难度系数太大冲上热搜。此次物理课,张朝阳挑选了网传两道最难的高考物理压轴题,分别出自山东卷和湖南卷。他对题目抽丝剥茧,解析题目考察的物理原理和概念,引导听众们运用合理想象掌握解题思路。

  其中,山东卷物理大题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张朝阳先是将题目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从牛顿定律的微分形式求解电荷的轨迹方程;湖南卷则通过两个金属球的多次碰撞考察动量守恒定律,他用“软绵绵”来形容金属球的非弹性碰撞,巧妙归纳碰撞规律,最后顺利解出正确答案。

  张朝阳坦言,这两道大题第三问的难度已经达到物理竞赛水平,确实比较烧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思路讲解和过程推导,现场学子和直播间网友们的大脑CPU全程跟着“张老师”高速运转。

  高考报志愿选学校比选城市重要 考后多体验三维世界增强感知

  随着高考成绩即将出炉,家长学生们更加迫切关注报志愿、选专业话题。针对高考生关于选城市还是选学校的困惑,张朝阳倾向于推荐学生去一个品牌好的学校,因为品牌认知很重要,一所好学校对未来择业有帮助。他认为,当下互联网十分发达,即使在偏远城市也能随时随地上网,身处“宇宙中心”。

  要不要选物理专业?物理专业以后好就业吗?在张朝阳看来,物理是大学基础教育,学好物理可以算天下所有的东西,比如化学键的强度就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计算;在就业方面,学好物理后可以转编程、化学、工程、材料等方向,也适合在互联网做“科普播主”。

  有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偏科的情况束手无策。张朝阳表示,其实所有学科的逻辑推理和基本认知是相通的,人的智力对于不同学科的思考差别很小,很多时候认为某方面不行可能是历史遭遇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课堂上答错问题出丑带来心理阴影,只要摆脱了经历枷锁和自我限制,也能变得特别擅长。

  回忆起自己当年高考后与同班同学一起游泳的经历,他还提倡高考结束后要多享受丰富的三维世界,去做一些平常喜欢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增加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去爬长城、逛颐和园。进入大学后,要规划好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锻炼、饮食等各方面的时间,认真地生活和成长。(柯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