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走进再生稻无人农场

来源:人民日报2024-06-24 10:10

  6月是水稻分蘖的重要时期。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透过指挥大厅的屏幕可以看到,稻田里一台台智能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自动出库、下田,自动播种、插秧……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个不足千亩的再生稻无人农场,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成熟后收割留桩,使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种植再生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尤其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种植,可以取得双季稻的收成,对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再生稻一年两收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项目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联合多家科研单位,于2023年成功研发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有效解决了再生稻关键时期用工密集的矛盾。再生稻无人农场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利用中联智慧农业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大脑和数字农业展示样板,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数据采集分析、农事指令智能决策、农机作业智能执行,水稻耕、种、管、收、产、供、销环节全程溯源全面覆盖。

  农场负责人熊姣军算了一笔账,“相比以前,再生稻无人农场每一亩可节本增收300元左右。”熊姣军解释道,常规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碾压率可能达到40%,通过无人农场的控制,碾压率可以降到20%以内,从而提升再生稻再生季产量。

  据了解,再生稻无人农场第一年就实现了两季亩产过吨的目标。目前,再生稻周年平均亩产达到1199.2公斤,最高亩产达到1290.1公斤。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表示,无人农场采用了基于北斗定位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能实现直线收获,均衡留桩高度,因此有利于再生稻再生季发苗的整齐度和产量提高。唐启源预测,只要管理得当,大通湖区再生稻示范片第二季亩产将达到350至400公斤,未来有望在种粮大户中继续推广。(蒋建科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