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于物理,千万不能勿理——读《吴姥姥不刷题系列·科学真好玩》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对于物理,千万不能勿理——读《吴姥姥不刷题系列·科学真好玩》

来源:光明网2024-07-04 16:21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科学也是亦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科学也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科学和技术,当然与我们直接发生关联的往往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或者说显性的一面,那么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这些成果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去感受科学之美?

  科学美吗?如果你用这个问题去问科学家,相信你会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对这个问题作答的是普通公众,包括正坐在教室里学习科学的孩子们,也许答案并不全然是肯定的。科学肯定是美的,但是对科学之美的欣赏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去探寻它最核心的东西,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或者说“第一性原理”,而只有我们真正地理解了科学之美,我们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由,因为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掌握了客观规律之后,自动自觉地调整自我行为而实现的一种状态。

对于物理,千万不能勿理——读《吴姥姥不刷题系列·科学真好玩》

  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东西会重新落向地面,冬天的衣物为什么会产生静电,为什么彩虹会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问题,背后其实有严肃的科学道理。科幻小说家、《2001太空漫游》作者亚瑟·克拉克曾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

  其实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即便是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如果我们不了解它背后的科学原理,那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某种“魔法”。而科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揭开这个“魔法”的面纱,一探究竟,进而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爱因斯坦所说——“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相反,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缺少了探索精神和科学理性,那么这些“脱离了知识背景的东西可能离巫术也就不远了”,因而科普也是在“祛魅”!

  应该说,物理学是科学的根基,它与现代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是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卢瑟福曾经说过,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那么对于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我们学习和掌握一些物理知识和原理是尤其重要的,如果我们用一些戏谑的话来描述它的重要性,那就是不掌握物理,喝西北风都找不到方向,而如果我们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对正在教室中学习的孩子们来说的话,那就是如果不选择“物理”这一科目,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将有60%的大学专业无法报考。所以对于物理,千万不能勿理。

  当然,不论是对于哪个阶段的人来说,学习都不应该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甚至本来就不应该死记硬背,所以这也许就是吴姥姥及其团队一直倡导的不刷题的理念所在吧。因为刷题并不能刷出来科学思维,而只会让人们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刷题也刷不出来好奇心和想象力,丧失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而只会让人们的创造性枯竭,让学习成为一种功利性和僵化的活动,刷题更会让我们的学习脱离生活实际,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那些鲜活生动的现象。因为“所谓教育,就是当⼀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那我们不妨想想,我们希望一个人完成教育之后他应该剩下什么。

  在日常的科普工作中,我曾多次接触吴姥姥,她对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很多小伙伴,她那一件极具标志性马甲(如果你不知道她是做科普的,你肯定会以为她是去野外拍鸟的)已经成为了她开展科普的标配。同时也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一些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们把之前在视频中呈现的许多实验用文字的形式再次整理一番,并形成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于一身的图书,让更多的人在欣赏和回味科学实验之惊奇的同时也能更多地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甚至会有自己在家里也操练一番的冲动。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曾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年我上初中时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那么也许我可能会选择理工科,当然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对于这本书的读者来说,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这本书的目标可能就已经实现了,因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停止提问……永远不要失去神圣的好奇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许问到最后,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正是这种探索的欲望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毕竟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知道的更多。 (王大鹏,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