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尚科学、强技术,这个群体为什么值得礼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尚科学、强技术,这个群体为什么值得礼赞

来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2024-07-05 16:09

  为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协的倡导下,125家致力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企业、媒体、学会、高校、科研文化机构等单位自愿结成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联合体以提升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为共同使命,追求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人民需求相统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创新沃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打造科普生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

  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人一生要“吃”掉石油551千克,“穿”掉石油290千克,“行”掉石油3838千克,“住”掉石油3790千克……一连串鲜明的数字拉近了科技工作者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距离。我国石油的从“无”到“有”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在照明依靠“洋油”的时代,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李四光以扎实的数据和合理的推论鲜明驳斥了“中国是贫油国”的观点,对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王进喜和工友们靠人拉肩扛组装钻机、破冰取水的事迹代代相传。5月31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科技馆共同举办的“共和国血脉”主题展览开展,科学家精神在这里相映生辉、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在这里荡气回肠。

  从鱼翔浅底到问鼎苍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时刻激励感染着我们。在中国宇航学会《致敬航天科学家》系列栏目中,钱学森一心投身于国防建设,领导中国的导弹和火箭研究,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至少数十年的故事得到精彩显现。

  在陕西省《三秦楷模发布厅》中,西北工业大学“克克计较”的科学精神得到生动展现。飞行器每减重一克对节约发射成本、提高有效载荷和飞行航程都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就是一位飞行器“瘦身”顶级专家,他扎根三秦大地,致力于飞行器结构轻量化研究,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大型运输机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大家和前辈的精神感染着当代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他们“亮剑”全新的专业领域,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助力中国“领跑”科技前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陈宝权教授凭借深度计算生成虚拟视角,让人工智能有了高效的学习和建模方法,从而实现虚实画面间的“环环相扣”,把一座城市搬进电脑。他的故事也入选北京大学官微推出全新栏目“百位北大科学家”,展现着北京大学科技工作者寻求理论突破、攻克技术难关的实践探索。

  青年学生是科技工作者重要的后备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青年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着科学家精神。如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弘扬西迁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科学家精神话剧专场,展演了以殷培璞、唐照千、屈梁生、吴文俊四位科学家为原型的师生原创话剧,讲述了他们投身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内涵。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责任在肩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再到自立自强,在每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总能不断实现中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他们都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科学家故事分享会”通过线上举行。北斗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深入分享了北斗的广泛应用,讲述了科研攻关过程中的惊心动魄,以及化险为夷的历程。“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唐立梅不仅科普了“海与洋”的概念区别,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深邃的海洋与遥远的外太空相联系……通过网络实时连线,让广西、甘肃等地区参与中国科协“追光行动”的农村青少年们,进一步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为了把知识与梦想注入孩子们心中,联合体成员单位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了“走进材料公众科学日”,通过新材小课堂、创材实验室等活动开启一段充满惊喜与发现的科学之旅;中国宇航学会联合澳门科协等单位启动“澳门太空梦想计划”,依托国际航天赛事及航天科普研学系列活动,激发澳门广大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兴趣和热情,助力科研人才储备;科大讯飞《超级AI演说家》入围决赛的选手们展开激烈角逐,展现科大讯飞年轻科技工作者奋进担当的社会责任……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科技工作者们依然创新不辍,通过交流共享,瞄准前沿、直击痛点难点,集思广益,为融合创新持续发力。为此,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搭建各类平台为科技工作提供创新服务。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前沿讲习班上,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交融碰撞,来自成员单位清华大学,以及北京佑安医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就“智能医学影像前沿技术与应用”进行探讨分享……

  高效务实服务科技工作者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为了更全面地支持科技工作者,联合体成员单位携手相关机构,共同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服务与科技评价中心组织开展了科技评价与奖励工作研讨会(陕西站)活动,重点围绕学会科技评价工作、《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2023修订版试行)》进行了分享和解读,以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工作的交流,同时做好服务区域会员工作。

  针对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遇到的难题,中南大学围绕“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的主题,邀请参与成果转化的老师和学生分别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角度分享创新创业的经验与做法,助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助力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优质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利用优质数字资源,推动地震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地震学会联合中国知网举办“2024年科技创新知识服务季”公益活动,参与活动的个人和单位可围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下载、使用各平台资源,学习掌握数据分析、内容生成等智能化增值应用功能。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供稿)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 初冬盛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