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揭秘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之谜:一场“鱼与熊掌”的较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揭秘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之谜:一场“鱼与熊掌”的较量

来源:光明网2024-07-08 14:17

  在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与繁衍,不断经历着进化与适应的考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小小的烟粉虱,面对人类喷洒的农药,你会怎么做呢?是束手就擒,还是练就一身“金刚不坏之身”?答案往往是后者,但这个过程并非没有代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揭示了害虫抗性形成过程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进化权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科学家们发现,烟粉虱在获得抗药性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殖代价。这就像是一场“鱼与熊掌”的较量,烟粉虱在选择生存的同时,也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繁殖能力。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进化权衡”。

  那么,这种权衡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中国农科院张友军研究员团队发现,烟粉虱的抗药性和生殖代价之间,存在一个关键的“分子调节器”——MAPK信号通路。这个通路就像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连接着细胞内外的信息。当烟粉虱遇到农药时,这条高速公路上的两个关键站点p38和ERK激酶会被激活,它们就像交警一样,指挥着交通流向。

  一方面,这些激酶通过激活转录因子CREB,促进了解毒酶P450基因的高表达,帮助烟粉虱解毒,从而获得抗药性。

  但另一方面,这些激酶还会激活另一个转录因子CncC,它则负责调控着与卵子发生相关的基因表达,导致卵巢发育异常,产生生殖代价。

揭秘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之谜:一场“鱼与熊掌”的较量

图:烟粉虱抗药性及生殖代价的进化权衡机制模式图

  更有趣的是,研究发现细胞表面的一个重要受体——GPCR蛋白NPFF2,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p38和ERK激酶的“开关”,触发整个MAPK信号级联反应。正是这个小小的GPCR蛋白,在幕后操控着烟粉虱的抗药性与生殖代价之间的权衡。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昆虫抗药性演化的新机制,还为害虫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入了解这种进化权衡现象及其遗传基础,科学家们有望开发出更加精准、环保的害虫控制策略。

  PNAS责任编辑,美国科学院Fred Gould院士认为,该工作开辟了昆虫抗药性研究的新领域,并对不同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