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来源:光明网2024-07-08 14:17

  近日,发射升空仅2周的中法天文卫星传来喜讯,经过在轨测试,卫星平台工作正常,卫星与地面40多个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实时连接,中法双方4台有效载荷均已完成开机测试,其中,中方研制的伽马射线监测器(GRM)开机不久,就成功探测到了首个伽马暴,目前已向伽马暴全球观测网发布了3个伽马暴坐标。

  中法天文卫星(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于6月22号顺利发射升空。它是中法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开展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是迄今为止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图1SVOM卫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中法天文卫星上搭载的伽马射线监测器(GRM)于6月24日正式开机,6月27日开启探测器高压,进行在轨测试。27日当天20时8分11秒(UTC时),GRM就成功捕捉到首个伽马射线暴(编号GRB 240627B),这是SVOM卫星的首个在轨科学探测成果。经过比对,该伽马暴的光变曲线与我国创新X首发星上所搭载的GECAM-C探测器所观测到的结果相同,也和国外费米卫星GBM探测器的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随后,GRM载荷于6月29日16时53分53秒(UTC时)成功探测到第二个伽马暴(编号GRB 240629A),7月2日21时14分50秒(UTC时)再次探测到第三个伽马暴(编号GRB 240702A)。首批探测结果已提交至国际伽马暴协调网络(GCN),这不仅充分验证了GRM载荷对伽马暴的高精度触发探测能力,也有助于帮助人类解决基础科学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图2GRM载荷三台探测器对GRB 240627B的光变曲线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图3GRM载荷三台探测器对GRB 240629A的光变曲线

  SVOM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集成了中法双方的四个有效载荷仪器,包括伽马射线监测器(GRM,15keV-5MeV)、硬X射线相机(Eclairs,4keV~150 keV),软X射线望远镜(MXT,200eV~10 keV),光学望远镜(VT,蓝波段400 – 650 nm, 红波段650 – 1000 nm),观测波段覆盖了从高能到近红外波段。

中法天文卫星完成载荷开机测试,探测到首个伽马暴

  图4SVOM卫星载荷配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SVOM卫星发射后,按照在轨测试大纲开展了卫星在轨测试工作。6月22日至24日,顺利完成了卫星平台、星地测控、数传、VHF等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工作状态稳定,各分系统功能、性能符合任务要求,满足载荷测试条件。

  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光学望远镜载荷于6月24日开机,并于6月27日完成运动机构测试、成像测试及平场定标测试。结果表明,光学望远镜的运动机构功能、探测器成像及定标均处于正常水平。目前,光学望远镜仍处于入轨后的防污染模式,待去污完成后将开展探测性能测试。

  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硬X射线相机和软X射线望远镜于6月25日开机,7月1日按测试规划进入配置模式,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完成载荷自检测试,后续将进入载荷试运行阶段。

  下一阶段,SVOM卫星将按照在轨测试计划和流程,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完成各项测试任务,尽快开展载荷标定和业务运行测试,预计8月份将进入科学任务观测测试,为伽马暴等空间天文领域科学研究持续做出贡献。(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