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30 04:55

  【教育沙龙】

  光明日报记者 杜冰

  编者按

  每逢暑期,关于阅读的话题都会引发社会关注。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很多孩子阅读时不再捧起书本,而是拿着平板电脑、手机,看得津津有味。这让家长们有些不放心:孩子到底是在阅读,还是在刷视频、追剧、玩游戏?即便真是在阅读,数字阅读这种形式是否适合孩子?其推送的内容健康不健康、深度够不够,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创设环境、开设课程,引导学生以正确心态与行动拥抱数字阅读。本期,我们采访专家、教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普及,阅读资源逐渐实现了全域化、全态化、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等开辟了新赛道。与此同时,阅读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数字阅读走深走远,向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本期特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庆芳,北京联合大学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韩卫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雷云鹤,一起进行探讨。

  数字技术不断拓展阅读新样态

  记者: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很多新的阅读形式被开启,多地多校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实际效果怎么样?

  周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地各校纷纷探索建设智能阅读实验室,拓展阅读新样态,此外还配有名家讲坛、阅读分享、心得讲述、感悟笔谈、名作推荐等专区。

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小朋友在重庆图书馆数字阅读机上看数字图书。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在北京,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将阅读列入重要建设内容,在全市开通京学通数字阅读与写作智能化平台,推进全体师生阅读、引导全民阅读。海淀区提出“提高数字赋能水平”的重点任务,探索完善“导读写讲评一体化”“智能+”经典阅读新模式。

  在成都,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依托教育部“导读写评一体化”经典阅读新模式探索项目,进行跨领域阅读资源建设,结合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开展赋能阅读,包括“品能”“语能”“体能”“艺能”“创能”“科能”等材料阅读,形成了具有重大创新价值和显著成效的阅读资源和教育体系。

  胡庆芳:学生日常的数字阅读,表现为多渠道的阅读来源和多形态的阅读内容,诸如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互动生成软件完成作业,通过浏览器阅读网页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客户端或自媒体浏览资讯,以及收听网络有声读物等。

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小朋友在“牛津话绘本世界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上参观体验。新华社发

  上海的一些中小学校,如普陀区的曹杨小学、杨浦区的平凉路第三小学,已尝试将平板电脑引进课堂教学,学生利用平板电脑阅读数字教材、联网查询资料。闵行区的蔷薇小学,则是将数码点读笔运用在课堂中。

  韩卫娟:听书、读电子书、看视频讲书、通过丰富的网络平台获取信息等,这些都被称为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包括数字阅读、纸媒阅读等在内的“多媒介阅读”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很多学校都积极主动地推进数字阅读,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听书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播放有声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宏远学校,就利用广播台针对不同年级播放不同的图书内容,低年级是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是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校,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海淀石油实验小学等,把上课铃声变成诗词朗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领略诗词之美,自然而然地背诵一些经典诗词。

  线上线下阅读相结合的智慧阅读系统,既能够记录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又能对其进行针对性跟踪指导和评价,使得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比如山西闻喜城西小学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配备了智慧阅读系统,实时跟踪学生阅读状况并及时给出阅读书目建议。

  不少学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中爱上阅读。华中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在网上建设了学校专属的阅读社区,引导全校师生线上阅读、分享、交流,使得全校师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有的学校专门设置阅读微信公众号,如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织染局校区,通过建设公众号平台来推动亲子阅读,加强家校合作。还有一些学校注重听书与表达相结合,如北京十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等,引进朗读亭等设备,通过数字方式提供朗读示范和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与分享。

  深度阅读面临新技术挑战

  记者:新技术在为阅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深度阅读带来挑战。很多家长担心数字阅读并不能让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并建立逻辑思维。这一问题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周建设:是的,数字时代阅读载体的全态化,为阅读提供了时空的便利。然而,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阅读者,却是一个久而未决的难题。开卷有益向来是勉励读书的真言,然而数字时代,由于信息的海量生成,“卷”在何方、何处开卷,却成为阅读研究者面临的新难题。

  韩卫娟:数字阅读能够实现一屏万卷,“文、图、声”兼有,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丰富了阅读体验。然而,不论是个人经验还是研究成果都表明,纸媒阅读比数字阅读更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进入深度阅读。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例如,数字阅读时,图画、声音、视频甚至多种选择的网页信息等,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让心境变得相对浮躁。而阅读,恰恰需要静下心来感受书籍带来的美好情感,与书籍产生共鸣,或是沉下心去,不断理解、反思书籍的要义。此外,当前数字阅读内容质量高低不一,有时为了赚流量哗众取宠,致使推送内容不够经典,从而导致读者长期停留在浅表化阅读,丧失了阅读经典的兴趣与能力。

青少年数字阅读如何更有营养

  暑假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众多小朋友走进图书馆、新华书店、城市书房,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耿玉和摄/光明图片

  雷云鹤:算法推荐是当前阅读消费群体获取和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要方式,新技术正在重构与数字阅读相适应的阅读行为。不同的算法和平台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对信息消费主体兴趣和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它们的目标都是为消费群体提供更加准确、相关和个性化的推荐内容。

  胡庆芳:由于算法推荐大行其道,作为阅读消费者的学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依赖推荐信息,沉迷于“舒适区”的浅表阅读,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提出问题、主动检索、产生怀疑、自觉辨别、自主建构等主动阅读的意识和行为,被动地成为数字化媒体的“投喂者”。

  此外,数字阅读是以数字工具为载体,通过超链接等方式提供网状信息的。这种形式很容易使阅读者的注意力分散,并对阅读者的阅读深度和专注度产生干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作为阅读者没有摆正与便捷化的数字媒体之间的关系。数字媒体应是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习惯,需要我们为其提供主动阅读、自我建构的机会和体验。

  科学配置阅读资源,让人的能力与技术发展相得益彰

  记者:在数字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阅读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在推进青少年数字阅读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效果?

  胡庆芳:越来越普及的数智环境,对人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在学生数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问题引导,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要加强任务设计,以知识生成替代知识搜集;要加强反馈检查,以解释表达驱动信息加工,从而让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阅读。

  韩卫娟:从数字阅读本身来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契合技术优势,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数字阅读内容,是未来必须应对的挑战。在推进青少年数字阅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培养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具备深度阅读的能力。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提倡阅读经典作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因为真正的经典作品往往代表着博大、高尚的审美追求,具有深邃、真挚的思想文化内涵,能够帮助读者超越平庸和贫乏,远离虚无与轻浮。深度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文学与思想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使他们更为喜好高质量作品,从而具备对低劣数字阅读内容的辨别力和抵抗力。

  第二,要尝试掌握一定的数字阅读策略,提升数字阅读素养。相比纸媒阅读,数字阅读给了读者更多选择。这就需要读者掌握应对多种选择的策略,比如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信息筛选、真伪辨别;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自觉,并尝试将纸媒的深度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数字阅读中。目前,已经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将数字阅读纳入指导范畴,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策略,从而进行有效深入的阅读。

  第三,将数字阅读和纸媒阅读有机整合,根据不同读物的特点选择不同媒介进行阅读。如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本身情节就生动有趣,可以选择有声读物进行听读。而对于一些意蕴深厚、思想深刻的作品,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不断比较、挖掘、辨析,才能真正读懂,这些书籍则可以采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纸媒阅读方式。对于那些主要用于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书籍,则可以借助视频讲书或者网页浏览的方式,尽快地搜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记者: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科学配置阅读资料是其中重要一环,它在实现人的能力与技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周建设:阅读资源对于公民素养培养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语文教学配置的阅读资源偏窄。语文,通常的理解是“语言+文学”。语言是工具,工具的功能强弱与配置阅读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文学是艺术,是用语言符号抒写情感意象,具有与用笔绘画同样的作用。如果仅仅将文学性的材料配置为阅读材料,它的能量就将十分有限,作为工具也将软绵无力。要增强语言的工具能力,就应从所有学科中筛选内容,而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这样,才能使语言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能量强大起来。

  胡庆芳:在阅读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情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阅读或教育本身,新技术的应用无法替代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所需要养成的责任感、团体意识、社会情感。因此,在数字阅读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及时的分享和研讨。

  雷云鹤:对学生数字阅读中接触内容的质量进行规范管理也十分必要。国家标准委于2022年发布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使得数字教材资源开发更加规范,有助于保障教材质量,同时加强青少年视力保护。此外,对于数字教材以外的数字阅读,由于网络信息涉及范围广,难以实现全方位管理,因而存在潜在风险,亟须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数据使用权限和信息过滤机制,避免网络不良信息污染,为儿童在数字化时代安全、愉快地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

  韩卫娟:数字阅读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未来还会在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推动下,获得更加强势的发展。这也倒逼教育面向未来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新型能力,如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挑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当人的能力与技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技术才能真正让人生更精彩。因此,我们要学会拥抱科技,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数字阅读带来的丰富与美好;学会驾驭数字阅读,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30日 13版)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