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百模”到“百味”:万得厨厨房智能体重构烹饪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百模”到“百味”:万得厨厨房智能体重构烹饪

来源:光明网2024-07-31 20:43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开始从“百模大战”走向实实在在的应用价值创造,一个“AI+”的绚丽时代已经开启。今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核心技术、各种智能终端、行业应用令人应接不暇,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咖啡机器人等各类AI硬件,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打开了我们对未来智能生活的想象。

  AI要为人类的真实生活服务,而最能体现生活烟火气的,莫过于厨房和烹饪了。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中国人平均工作时长比2019年同期上涨了2.9小时。由于工作太忙、精力有限,回家做饭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正在变得越来越奢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希望新一轮AI技术能够应用于厨房电器,为中国人节约烹饪的时间和精力,满足大家好好吃饭的朴素心愿。同时,随着厨电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厨电行业也把人工智能视为驱动新增长的一大利器。

  作为厨电民族品牌中的新锐,万得厨自创立以来就坚信,智能的最终目的一定是服务于人,提出了“智慧为人,做家的后盾”的品牌主张。最近,万得厨更是推出了全新“厨房智能体”,实现了烹饪由辅助到完全替代的智能化厨电升级。

  烹饪的世界,AI究竟该如何参与?万得厨的创新突破为用户和行业提供了新的可能。

  AI厨电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AI在厨电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辅助型智能、集成型智能和程序型智能。然而,这些应用方向在实际使用中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辅助型智能旨在通过智能技术降低烹饪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难度。例如,智能锅具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和时间来帮助用户更精确地完成烹饪任务。然而,这种智能普遍不够成熟,烹饪屡屡翻车,最终还是需要人来兜底完成,导致其实用性受限。

  其次,集成型智能通过一套系统实现多终端联动,如烟机、燃气灶、蒸烤箱等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集成型智能理论上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烹饪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很难兼容多样性的需求,整体流程又很复杂,不符合日常烹饪习惯,往往难以实现无缝联动,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另外,程序型智能则是通过预设的烹饪程序来简化烹饪过程,用户只需选择相应的程序,设备便会自动完成烹饪。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烹饪的复杂性,但同时也限制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口味和烹饪习惯。

  综合来看,AI+厨电目前还处于抢占市场的初期阶段,尚未达到能够真正简化烹饪过程、自动完成烹饪任务的成熟度。技术尚不成熟,导致了所谓的“傻瓜式智能”和高学习成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AI厨电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从需求端来看,AI自动烹饪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对于有幼儿园至初中年龄段孩子的家庭,家长在早上要争分夺秒为孩子做早餐,还要赶着上班,下班后又要在比较疲劳的状态下准备晚餐,都特别需要AI来帮助节约烹饪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那些承担养老责任,又要协助子女、料理家务的准老年人群,他们往往非常珍视居家烹饪的营养健康,但又不得不为做饭付出大量精力。因此,这些群体特别需要既满足个性化烹饪,又能真正解放人的时间精力的AI厨电产品。

  可完全替代烹饪,用了就离不开的AI厨电

  基于对AI科技的持续研发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万得厨顺势而为推出AI烹饪微波炉,实现了完全集成、完全自烹、精准控温、慧眼识物,是一个可完全替代人类烹饪的厨房智能体。

  在万得厨厨房智能体正式发布前,我们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产品测试,邀请了1500多组家庭进行体验。有人认为万得厨厨房智能体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在忙碌之余,还能喜欢上做饭,“以前能将就则将就,现在基本每餐至少两菜一汤。”“现在每道菜都是拿手菜。”

  从最初的怀疑与观望,到后来的赞叹与依赖,用户的反馈见证了这款产品的成长与蜕变。万得厨产品在技术、配置、性能上都保持行业领先水准,不仅能完全替代烹饪,还大大节约了厨房空间,也彻底解决了令人烦恼的油烟问题,让家庭空间更为开放,让家人间的日常交流更加温馨快乐。

  万得厨认为,科技始终要以人为中心,帮助每个人实现自我、家庭和生活的平衡。这体现在厨房领域,就是不断用创新为不同需求的家庭解决烹饪难题,让更多家庭能够以最简单和最便捷的方式享受⼀餐,让人人都能拥有专享厨师。

  一款真正好用的产品,用了就会爱上。而万得厨的厨房智能体,正是这样的创新型产品,真正做到了把AI请进来,把人解放出去,在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前提下,实实在在节约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让不会做饭的厨房小白能够轻松烹饪美味。

  这也说明,AI在厨电这个硬件领域,真正跨越了产品应用的鸿沟,为厨电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万得厨努力通过智慧科技,帮助每个用户实现自我、家庭与生活的平衡,提高家庭幸福力,这正是AI存在的意义。(嘉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