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定义烹饪新范式,人人都能拥有专享厨师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AI定义烹饪新范式,人人都能拥有专享厨师

来源:光明网2024-08-16 14:07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爱下厨做饭的人群了。即便是在今天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很多人仍然执着于在家做饭。据贝壳研究院调研显示,63%的中国家庭在家做饭频率超过每日一次,76%的家庭每天要在厨房待2个小时以上。而另一方面,“做饭糊弄学”也悄然兴起,“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的三大原则被许多人奉为圭臬。

  “吃饭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快节奏生活与中国人烹饪“执念”之间的矛盾。许多心系家人、想要好好生活的“幸福力担当”,却总是没时间、没精力做饭,随便吃又吃得不健康,无法平衡自我与家庭。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办法。2024年,AI应用全面绽放,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融入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万得厨科技以务实的姿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中国人每日生活的烹饪环节,将智慧烹饪带入千家万户,重塑全新的中国厨房模式。

  以烹饪为支点,做家的后盾

  烹饪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载体和文化结晶。中国烹饪起源于先民学会用火熟食时期;随着历史的演进,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烹饪方法。中国烹饪还具备地域特色,形成了川菜、粤菜、湘菜等为代表的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风味特点。在烹饪手法上,中国烹饪技法繁多,有炒、熘、爆、炸、煎、炖、煮等多种技法,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操作要领和风味特点。

  可以说,中餐有着其独有的、复杂的烹饪生态。而在当代,中国人对于居家烹饪依然有着强烈需求,烹饪的背后是中国人对家庭情感和价值的无比珍视,一日三餐中蕴含的,正是关于家的意义。然而,传统烹饪的繁琐步骤,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暇顾及。

  万得厨科技深刻洞察这一痛点,循着“吃”这一对于国人无比重要又极其日常的线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研发了可完全替代烹饪的厨房智能体,它可以像人类厨师一样,满足你对餐食的日常需求。万得厨智能体智能识别食材、精准控温、自动烹饪等功能,不仅简化了烹饪流程,提升了餐食的营养价值与口感,让烹饪变得简单、高效、健康,更让每一餐都成为家人共享的幸福时刻。

  AI赋能,轻松满足多元烹饪需求

  针对中国消费者烹饪的多样化需求,万得厨科技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深入研发与测试,研究108位大厨的烹饪技法,广泛收集并分析了1000道中国日常菜谱,得到了1500多组家庭的真实反馈,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从1.0到1.5版本,再到即将面世的2.0版本。无论是厨房新手渴望的“一键烹饪”,还是有娃家庭对轻油盐、少油烟的科学膳食追求,亦或是老人对安全烹饪的期待,万得厨厨房智能体都能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匹配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忙碌于现代生活的每个家庭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让更多人愿意回家吃饭,和家人共享一起吃饭的欢乐时光。

  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数据和系统服务企业,万得厨认为,科技越是进步,人应该变得愈发轻松。当下人工智能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引领工具型产品的变革,进而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万得厨深入走入家庭烹饪场景,为那些心系家人与生活的家庭幸福力担当,用科技赋能他们的真实生活,为他们提供超越期待的烹饪方式和吃的体验,让厨房链接整家,成为他们强有力的家庭后盾。

  据了解,万得厨在厨房智能体这一产品基础上进行延伸,打造“生鲜营养配餐 + 智能烹饪 + 爱心连接 + 政府在线化管理”的模式,积极助力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江苏等地落地运营100多家万德厨爱心食堂项目,得到了大量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捐款资助,为老年助餐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数智化生态,定义未来生活

  一台厨房智能体,让人人都能拥有专享厨师,让在家吃饭的传统习惯得到新的传承。立足当下,万得厨致力于将中式饮食的魅力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产品。事实上,万得厨科技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更致力于构建整个烹饪生态的数智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万得厨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集菜谱推荐、烹饪执行、健康分析于一体的全方位数智化服务平台。

  在万得厨科技的引领下,烹饪不再是一项繁重的家务劳动,而是一种享受与创造的过程。正如AI科技是在应用中不断进化,万得厨品牌和旗下产品也是持续进化的“生命体”,让AI自主学习,越用越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营养分析,量身推荐食谱,助力用户科学饮食,吃得健康。当然,基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数据,万得厨品牌也将更懂不同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烹饪需求,以分布在家家户户和餐饮生态中的厨房智能体,连接起每个人对吃的美好追求,以AI之力赋能每个人的未来生活。(科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中国女队首夺“消防奥运会”冠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日,首批6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2024-09-11 04:25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2024-09-11 04:25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2024-09-11 09:57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2024-09-11 09:56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2024-09-11 04: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