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给压力罐做“体检”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给压力罐做“体检”

来源:科技日报2024-09-03 09:01

  ◎记者 罗云鹏 通讯员 王丹丹

  身着白色工装的无损检测工程师一边熟练操控平台,一边紧盯着电脑数字成像。身后,两扇紧闭的门扉上,醒目地闪烁着“照射”警示标识。这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旗下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能源”)低温制造车间中的一幕。

  目前,中集正探索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焊缝检测,助力进一步提升焊缝检测效率与精准度,为工业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3000只封头验证可靠性

  如何将医疗领域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应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焊缝检测?

  南通能源质量管理部经理熊丽华介绍,低温压力容器是该企业核心产品,能耐受零下196摄氏度极低温。这种容器通常被用于存储LNG、液氧、液氮、液氢等介质。但这些储存介质具有极低温特性,需要高真空多层绝热保温。这对容器焊缝质量提出极高要求,需要焊缝100%射线探伤合格。

  “任何缺陷或损伤都可能导致产品失效和安全事故。”熊丽华说,“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的加持让这些隐患无所遁形。”

  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利用射线穿透物质时的吸收差异,精准识别金属制件中的缺陷。“射线检测的过程相当于拍胸片,但检测对象由人变为结构复杂的压力容器。”熊丽华举例,如20英尺的低温罐箱,其检测部位近200处。

  面对焊缝多样性挑战,无损检测工程师们采取分阶段试验,从简单的封头部件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压力容器检测。经过半年时间,工程师们完成了3000只封头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的可靠性。

  “以前8人1天检测90只封头。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后,仅需4人即可每天完成140只封头的检测。”熊丽华介绍。

  166万张数字图像降本超千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南通能源量身定制自动化流水线,并创新研发出智能横梁臂。

  智能横梁臂犹如灵巧的机器人,能够自动响应系统预设,精准锁定每一处待检部位。“以20英尺低温罐箱为例。运用传统胶片检测法对这种低温罐箱进行检测,耗时长达10小时,在引入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及开发自动化系统后仅需4小时。”南通能源检测中心副主任戴小江说,对于更大尺寸的低温罐箱,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数字射线检测技术检测效率可提升97%。

  戴小江介绍,采用传统胶片法检测时,检测人员要钻入罐体内部,肩扛重20公斤到40公斤设备在闷罐中“探伤”。如今,通过数字射线检测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无论10英尺至53英尺低温罐箱,还是1立方至400立方低温储罐,数字射线检测爬行机器人都能对它们进行精准“体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规范,射线底片需长期存档。“对于设计寿命长达20年的产品,底片需同步保存20年。这导致企业需要建设庞大的底片档案室,成本很高。”戴小江介绍。

  而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可使用数字图像存档,无疑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是实现便捷、高效、低成本长期数据管理的最优选择之一。

  截至今年6月,南通能源已具备5条数字射线检测流水线,检测占比80%以上,共计完成数字射线检测拍片量166万张,相当于节省1062万元的射线胶片费用。

  “公司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目前已从制品检测延伸至售后诊断,并可针对特定检测对象定制化设计检测系统。”熊丽华说,他们还深度参与了《NB/T 47013.11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标准制定,推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标准化,引领行业创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